乡村振兴必须“三农”同步现代化

2018-01-20 11:04:51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印奕帆]
字体:【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基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次提出,既很好地继承了党对“三农”问题一以贯之的重视,又创新部署了新时代的“三农”新使命,为“三农”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早在2013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刻阐释了“中国强富美”与“三农”的关系,即“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可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党的战略决断,是顺应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振兴乡村呼应了时代新发展,托举了农民新期望,是给“三农”的最大利好。

乡村是我们所有人的根,人类的脚步都是从农村踏入都市。作为中华古代文明根基的传统农业,走过了几千年漫长的历程,农业一直在扮演供给者的角色,今天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农村、农民正在发生深刻演变,人们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它们是密不可分的“三位一体”的关系,不能相互替代。因此,补齐“三农”短板,决胜全面小康,重在引领“三农”同步现代化。

把握农业现代化新要求。没有现代化的农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和不牢固的。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这就意味着,当前中国农业结构性矛盾的核心问题是供求错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还要调“优”农业生产方式,调“绿”农业生产结构,推动城乡融合,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在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上求突破,保持农业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

构筑农村现代化新格局。进入“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农村现代化是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和前提的,除此之外,农村现代化还包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环境优化、经济体制优化、政治民主化和农村富裕化等。那种将农村现代化简单地等同于都市化、城市化,或者认为可以用农业现代化来替代农村现代化的看法,都是不合适的。在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已成为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今天,乡村振兴尤其要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凸显地方特色,重建乡村文化自信,着力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诗意栖居地”。

注入农民现代化新动能。农民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力量。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还是人的可持续发展,任何把农民与农业、农村分离开来的做法都是无助于农业安全的。现代农业是知识密集型的职业之一,现代农业的劳动者和经营者必须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许多经济发达国家,要从事农业必须要先获得相应的“绿色证书”,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要培育一支具有现代农业思维和农业经营能力的队伍。为此,必须加速农村的人力资源开发,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构建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育体系,加大“新农民”培育力度,加强文化功能对农民的嵌入,着力塑造农民的现代性。

总之,乡村振兴战略是乡村综合发展战略。润农民,方有内在动力;兴农村,方可留住乡愁;强农业,方能平衡发展;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是相互弥补、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必须同步推进。

(执笔:朱辉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处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