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技校生拿下副高职称是一种积极导向

2018-01-11 09:14:23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丁恒情] [责编:印奕帆]
字体:【

去年10月,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4年级学生宋彪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获得工业机械装调项目金牌,并获得大赛最高奖阿尔伯特·维达尔奖。据了解,这是中国选手首次获得该项大奖。5日,宋彪又获得了“江苏大工匠”称号,同时被认定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月10日《北京青年报》)

一名19岁技校在校学生,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夺金,不仅获得了“江苏大工匠”称号,同时还被认定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这无疑让无数人尤其是年轻人钦羡不已。更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这名只有19岁的年轻人而言,获奖改变的不单只头衔,还有对未来更多的可能性。目前,常州技师学院为他提供了赴德国留学一年的机会。可以预见,小伙以后发展的平台将更加宽广,也将更有竞争力。

要说19岁技校生拿下副高职称的意义,首先则在于一种积极的导向。虽然,技工是一个企业最主要的人力资源基础,是一个企业不可或缺的支撑力,尤其是产业转型升级,拉升了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技能人才将持续吃香,乃至供不应求。但是,就当下而言,技工仍面临“社会低认可率”的难题,也就是说很多年轻人仍普遍将白领当作人生的理想。鉴于此,19岁技校生拿下副高职称无疑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对技校生的身心成长是有助益的。

更为关键的是,19岁技校生拿下副高职称的同时,也印证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老话。这也提醒广大年轻人,如果要想实现自身的价值,依然得靠过硬乃至出众的技能。从北京百货大楼售货员张秉贵的“一口清”“一抓准”,到售票员李素丽的“活地图”,再到现在的19岁“江苏大工匠”,无不证明了技能的“精益求精”,永远是成功的秘诀。可以说,19岁技校生拿下副高职称,既是对劳动技能型人才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的积极引领,更是对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高度赞扬。

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19岁技校生拿下副高职称的背后,更多的是对追求技能精益求精的艰辛付出。比如,2016年的暑假,宋彪第一次接触焊接,由于没有经验只带了面罩,辐射光辐射到了衣领露出的脖子,导致辐射伤害,险些让自己留疤;再比如,为了备战比赛,宋彪一有空就在学校车间进行练习,目的是为了要培养肌肉记忆。可以说,19岁技校生拿下副高职称,这当中除了“遗传”天赋,更多的还是在反复练习中付出的心血和汗水的结晶,这是值得当下不少年轻人反思和学习的。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当口,提高中国制造服务水平,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一线技工的创造性劳动,需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更需要“工匠精神”。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下,19岁技校生拿下副高职称是一种积极导向,有利于更多年轻人转变择业方向,形成良性的循环,进一步壮大我国的技工队伍,改善人才结构。当然,这既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转变,营造重视职业教育、重视技能人才培养的氛围,更离不开有关方面的因势利导,提高工匠的地位和待遇,拓展技能型人才的发展和上升空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虽然技能和行业不同,但匠心是一致的,那就是一丝不苟的态度、精益求精的追求。希望“工匠精神”浸润到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让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凝聚成强大的发展合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