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节目也要有点工匠精神,见人见情

2017-12-29 20:19:5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汪伯承] [责编:印奕帆]
字体:【

近段时间,各大卫视纷纷打出了一系列综艺大牌的节目,这种以真人真事为内涵的节目,怎么可以少掉“真实性”和“透明度”。抛开袁立和浙江卫视的骂战不论,我们首先要关心节目本身。通过聚焦演技让表演回归艺术本身本是这个节目的初衷,但是一个十多分钟的表演又可以展现出多少艺术的本真呢?

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爆出的各种所谓黑幕让我们看不出到底功力何在。匠心打造,良心出品,这样的综艺才有稳定的观众群。工匠精神体现为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包括着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但是我们国家的综艺原创性少,借鉴性多,比如之前的“跑男”、“中餐厅”等等。在原创性、创新性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点子可以想。诸如《亲爱的客栈》、《青春旅社》还有之前的《向往的生活》等一系列的慢综艺让我们不断感受到生活的真谛,在繁忙的时代节奏里还能寻觅到一丝清净、淳朴和回归,这种专注才值得点赞,专注于民众需求,综艺不仅是要有娱乐,还理应承当自身的社会属性,主动挖掘和引导激发受众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国家宝藏》是近期新的一档综艺节目,有网友调侃“央妈出品,必数精品”,这话一点不假。节目能火诚然离不开前期宣传,但更离不开节目要讲好自己想讲的故事。这档节目好在讲好了中国自己的故事,发出了中国自己的声音。基于中国自身几千余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对其进行发掘和开挖,这类“现象级”的作品运用“互联网+”的一种形式,将综艺和故事,将历史和现代,将自信和自强种种精神、种种价值一体呈现。让国宝既有“前世今生”还有“专业点评”,不论是代入感还是节目本身所想要传达的思想都更能收获到口碑和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要更多渠道、更多层次、更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而2008年起,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统内的博物馆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巡展、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而增加的价值总和。

这样看来,一档走心的节目走的不仅是综艺范儿,也是公益范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文物活起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要的不止是沉甸甸的历史,还有金灿灿的未来。

看来,像这样的综艺节目大可多来一点,要让节目多一点工匠精神,既要在内容、后期、价值追求上精益求精,也要见人见情。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