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数课上成诗歌鉴赏,为啥好评如潮?

2017-12-26 19:01:2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维扬书生] [责编:印奕帆]
字体:【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人生;用有限把握无限,让瞬间化为永恒……”这不是诗歌鉴赏课,而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高数课上理学院的副教授张丹青在高数课中的“有限”“无限”。用诗歌的形式将枯燥无味的高数知识揉到课堂中,让学生学知识的同时品味人生哲理,张丹青这样独特的授课方式深受学生喜爱,一组上课照片更使他成为“网红”,甚至在学校引起了“蹭课”的热潮。(12月26日《青岛日报》)

明明是高数课,却被张丹青老师上出了诗歌鉴赏的味道,这么“跑偏”的课为啥还好评如潮?

首先,这样的课有趣味。作为高数课的授课教师,张丹青老师清楚地知道,如果就教材讲教材,势必味同嚼蜡,肯定没有学生愿意听,他认为数学并不是没有生命的冷漠符号,而是“跳动的音符”:“公式、定理、方程都是表达宇宙深处最深邃最美妙的心跳。”张老师尝试将古典诗词揉进课堂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和他一起感受数学的美。张老师说,他当初上学时老师授课的方式比较传统,让学生觉得数学很恐怖,数学本身很枯燥,像一个骨架,张丹青老师努力将这个骨架变成一个活生生的人,让学生感觉是在和人打交道,他的尝试获得了学生的高度认可,学生崔梦波说:“丹青老师上课时,给我一种真正教育家的感觉,他不会教我们死记硬背,按我们的喜好来教我们知识。”

其次,这样的课有效率。正如《学记》中所说:“安其所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高数课上成诗歌鉴赏,不但增加了课堂的容量,让学生在学习高数知识的同时,也领悟到了许多古诗的深刻含义,实现了“学生从课堂走进来和走出去是不一样的”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课堂,教者愉快,有成就感,学生快乐,有获得感,真正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最高境界。试想,在张丹青老师课堂上能轻松学到东西,谁不愿意上他的课呢?

再次,这样的课有意义。唐代文学大师韩愈说教师的职责在于“传道受业解惑”,与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相比,韩愈将“传道”放在第一位。有人以为“传道”是人文学科教师的事,与理工科教师无关,其实,教书和育人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所在,张丹青老师为了说明用有限把握无限、让瞬间化为永恒的道理,引用了小诗“一沙一世界,一花一人生”,这句诗启学生:每个人都是一朵花,每朵花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都是一片叶,每片叶都有自己的绿意。一花而见春,一叶而知秋,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寻常细微之物,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珍藏于有限之中,张丹青老师高数课堂上借古诗让学生明白人生哲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学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位德国学者曾经打过一个精彩的比喻:将l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l5克盐全部吸收了。枯燥乏味的高数知识就像那15克盐,张丹青老师将它溶入了古典诗歌的汤汁中,学生在他的课堂上既吸收了“盐分”,又领悟了人生哲理,这样的课堂想不火都难啊。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