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回家看看”路有多长?

2017-10-13 10:13:2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周东纪] [责编:印奕帆]
字体:【

83岁的隗合花老人,如今独自住在一个相当破败的院子里,老人有一个儿子和3个女儿,但却很少有人来看望。每每提到儿女,老人就不断重复着:“我是该死的老不死”。然后默默擦着眼泪。

尽管国家各类养老政策日趋完善,各地慈善组织也在为关爱独居老人不断努力,定期探访。但对于老人来说,再多的物质关心也比不上儿女的一声问候,别让“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最后的叹息。(10月12日中国青年网)

令人心酸的滋味,仔细想想我们对待父母是否也有愧疚?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公民道德的重要内容,更是我们每一个做子女的本分。自古至今有许多孝亲的美丽传说与典故:哭竹生笋,卧冰求鲤,芦衣顺母等等。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正在经历着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老龄化过程。尊老孝亲已经成为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经开始步入老年。越来越多的家庭将出现4个老年人、1对夫妇和1个孩子的“四二一”结构。中国传统思想影响下的“绕膝嬉闹善撒娇。天伦快乐,惬意享逍遥。” “四世同堂”家庭养老模式,将很难再现。子女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不要说“出入扶持,朝夕伺候”就是老人与子女的见面机会变得稀少,许多父母成为了停留在通讯录的名字。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工作忙碌,抚育子女劳累,生活压力大,但是这些不能成为疏忽老人精神需求与抚慰的挡箭牌。老人需要的不是子女的金钱与名利的炫耀,更多的是子女们的精神慰藉与支撑。“千万经典,孝义为先”《增广贤文》,一个不懂得感恩孝道,连自己养育之恩的父母都漠然怠慢的人,能够真诚与人交往关爱别人吗?我们在享受工作与生活乐趣的同时,更要牢记饮水思源感恩报恩,父母的微笑才是子女最成功的炫耀。

人们世俗中忙于事业应酬使亲情淡化,自私冷漠,导致对老人关怀照料的疏忽,家庭是幸福的港湾是老人等候孩子回家的地方。客观现实也许难以天天出堂入室,在父母面前侍奉左右膝前尽孝,但至少可以多挤出时间回家看看,陪伴老人聊聊家常与工作烦恼,一起与父母曾经的辉煌,一起回忆儿时的甜蜜,让老人的唠叨成为我们生活与工作的伴奏旋律,让我们的单调紧张忙碌的工作与生活充满温馨的叮嘱。

其实“常回家的看看”的路说近就近说长就长,子女的心就是路起点,父母心就在路那端。只要我们心中时刻牵挂父母,即使远隔万水千山也会“常回家看看”。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天人永隔;世界上最大的悲哀是:子欲孝而亲不在。愿意我们不要出现那样的遗憾,放下手头事情“常回家看看”!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