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镇长”的孩子为何不可以是“贫困生”?

2017-09-19 16:54:3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黄自怀] [责编:印奕帆]
字体:【

湖北省赤壁市车埠高中学生罗某的助学金申请表上,家长信息栏显示其父为某镇副镇长……9月14日,赤壁市纪委通报一起教育系统违规审批发放国家助学金的典型案例,12名责任人被问责。(9月15日 新华网)

这则原题为《“贫困生”父亲竟是副镇长 赤壁违规发放助学金案问责12人》的新闻首发后,一天不到,就在媒体舆论界发酵,成为了大家关注、热议的焦点。其实,对于违规发放国家助学金的报道之前也不是没有,但这回赤壁市的问题在公众之中击起的,就不是涟漪了。这么强烈的反响,除了“违规发放”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恐怕就是新闻题目与导语中“‘贫困生’父亲竟是副镇长”太有些抢眼。因为,在公众心中,所有的党员干部,特别是“体制中人”,不说是富豪,至少应该是富裕的。

当然,就新闻中的这件事来看,该副镇长的孩子确实不应该是“贫困生”,由此引发出的违规窝案确实令人深思。违规当受处,监管应加强,这些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道理,就用不着去分析理论了。这里想说的是,由此个案所提出的“‘贫困生’父亲竟是副镇长”的质疑到底说明了什么?在这里,不禁要问,谁规定“贫困生”的父亲不可以是副镇长?谁又规定定副镇长的孩子不可以是“贫困生”呢?眼下,公众的目光似乎形成了定势,一说到“干部”就联想到贪污腐败,干部的孩子成为“贫困生”就几乎成了天方夜谭。

其实,违规也好,处理也罢,最关键的还是要看事件的违规程度,而不是看家长的身份。如果说家长是“副镇长”就成了违规,甚至成了被“处理”的依据,肯定是不正确的。暂且撇开新闻中的这位“副镇长”不说,把眼光放得远一点,细数一下古代官场中那些真正清正廉明的官员,有几位称得上富翁?就当下而言,一名基层公务员的薪水倒也还算过得去,但如果遇到点天灾人祸之类,出现家庭经济困难的现象就再正常不过了。也就是说,家庭困难与否,不能以家中有无公职人员作准绳。

近年来,从打“老虎”拍“苍蝇”到目前正专项整治的“微腐败”,其力度可谓空前。特别是那些平时工作积极、小有政绩而又落马的“两面人”式的干部,更是让老百姓寒心。由此衍生出“干部都是贪官”的思维定势,也就不奇怪了。因此,有的人一见到“副镇长”这样的字样,就十分敏感,一顶“腐败”的帽子就罩上了。其实,作为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助学金,是用来帮助那些“爱祖国、拥护党;遵守法律和学校规定;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勤奋学习、积极上进;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的学子的,真的与家长身份无关。

“依法治国”已经不是口号,凡事当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就这起违规发放助学金案例来说,如果撇开了层层监管审核的不力而只紧盯着“副镇长”这一身份说事,就有些偏离主旨、混淆视听之嫌了。只要条件符合,“副镇长”的孩子照样可以是“贫困生”;“贫困生”的父亲也完全可以是“副镇长”的!惩治违规不以身份论,“党员干部”更不是“腐败”的代名词。执法也好,舆论也罢,唯有尊重事实,不以偏概全,才能真正起到提升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作用。(文/何竹梅)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