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高学历”成“低人品”的代名词

2017-09-12 08:32:43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汪东旭] [责编:印奕帆]
字体:【

近来,清华大学的一则处分公告引发了广泛关注。多达11名硕士、博士受到公开处分,包括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等等。其违纪方式也是五花八门:小至无故离校、谎称掌握国家机密,大至婚外情、偷窥异性如厕等等。——其实大小的分类实在太为难笔者了,在笔者眼中,作为我国最高学府的清华大学,其高学历的优秀学子,这些无论大小的过错,都是不该犯的啊。

然而,他们犯了。如偷窥异性如厕这种“流氓行径”,也堂而皇之地出现在神圣的中华鼎级学堂,实在让人瞠目结舌。有人说,这就是大学盲目扩招的后果。学生质量参差不齐,出现害群之马也就在所难免了。也有人说,这是大学忽视德育过于功利的体现,重视智力与成绩,忽视道德与品质。如此种种,大多对“低人品”附加在“高学历”身上表示了担忧。

我们国家,一直对“高学历”有着非一般的痴迷。封建社会,考上秀才还不行,还得考举人;考上举人还不够,当官进士是标配;考上进士,又要“垂涎”状元。秀才、举人、进士、状元等等,其实也就是各个学历阶段。正是由于人们对“高学历”的追寻,才酿就了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才孕育了璨若星河的文化名人。所以说,“高学历”并非原罪,“低人品”这个“锅”,“高学历”不会背。

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多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历史。宋真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告诫,更为读书人悬梁刺股的寒窗生涯勾勒了最美的奋斗蓝图。历史上,多少读书人奏响盛世长歌;改革开放以来,多少大学生走上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高处。在普通老百姓中,读书人就该是明事理、辨是非,引领社会风华之人。然而,现实的发展却让人们开始怀疑这样的集体意识。马加爵杀人事件、复旦大学投毒事件,再加上如今清华大学学生种种违纪在人们心中埋下的逆反的种子,如是这般,让我们对象牙塔下的莘莘学子,开始投射出了不谋而合的怀疑目光。

事实上,正如网友担忧的那样,“高学历”与“低人品”“勾肩搭背”之时,带来的危害比普通的犯罪更为巨大。如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旦走上社会与人民的对立面,那样造成的破坏更能刺痛“知识改变命运”的这根神经,更能助长“负心多是读书”的集体无意识的逆反心理。历史上,严嵩可谓是“十年寒窗无人识,一朝成名天下知”的典范。然而,其对国家对人民造成的灾难,却是比普通百姓造成的灾难深重一万倍。在其担任内阁首辅的11年里,买官卖官、贪污腐败、财政枯竭、边防废弛,政治生态一片狼藉,国家汲汲可危。

严嵩的人生轨迹,值得所有读书人正视。看看十八大以来落马的诸多官员,谁不是年少立志,奋发有为,终获赏识,尔后屡受提拔。谁不是从违纪违法的“第一次心动”最终发展到收取巨额贿赂而“宠辱不惊”的。如果学生时代的价值观培育就没有打好基础,那么,即使“投机取巧”获得了“高学历”,给社会带去的,也只是一个隐藏的破坏者而已。

纵观古今现在,无论是官员还是学生,都很有必要加强自己的品德教育,提高自己的人品修养,用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厚植我们每个人的内心,真正让“高学历”与“高人品”并驾齐驱、形影不离。否则,国家大力发展涵盖更广的大学教育,培养高学历人才的种种努力,最终的结果却是阻挡了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就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我们当下的大学教育,并非简简单单一句加强德育教育就可以“一言以蔽之”的。诸如腐败问题、去行政化、整肃教师队伍等等,都是客观存在应该引起重视的。存在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回避问题、漠视问题。十八大以来,对高校腐败的整治正持续进行;对校园良好风气的倡导也从未停止。希望清华大学“自揭其短”的这次处分,可以为我们阻止高学历的“堕落”敲响警钟。当然,“高学历”们也要自尊自爱,内外兼修、德才兼备,千万别让“高学历”成了“低人品”的代名词。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