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有形之手”助推创新创业

2017-09-11 09:34:1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高亚洲] [责编:蒋俊]
字体:【

时间回到三年前:2014年10月,在郴州召开的全省产业园区工作会议上,“135工程”作为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被首次提出,1即100个产业园区,3即3000万平方厂房,5即5000家创新创业企业。

如今三年过去,“工程”的成绩单已陆续揭开——全省培育创新创业园126家,建成各类标准厂房3833万平方米,成功引进创新创业型企业6038家,意向签约企业近2400家。其中,引进省重点扶持的20条新兴优势产业链项目833个,延链补链类产业项目1064个,初步形成了113条新的产业链。在成绩单上,企业类型还被分为新型产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企业、种子型企业、成长型企业四种。

数字点缀出的成绩单,显然是漂亮的。其实,从当时的背景看,“135工程”的提出,主要是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如今来看,当时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份出色的成绩单背后,是创新创业成风,是企业家精神闪耀着光辉,是社会财富的大规模增长;更是力证了“135工程”已经激发了各地产业园区的活力,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搭建了卓有成效的平台,为湖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这其实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寻常的经济学常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财富的创造,需要创新创业,需要企业家精神,同样也需要政府的“积极介入”。前两者是市场逻辑驱动下的“无形之手”,后者则正是我们常说的权力“有形之手”。从目前来看,尤其是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语境下,以政府为主导的“有形之手”能不能恰到好处地用力,已成为资源配置能否有效的关键因素。

有形之手该如何恰到好处地发力?简单来说,就是要因势利导。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早已不是简单的资源静态配置,而是一个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不断升级的过程,这也正是创新创业被不断强调的重要原因。

创新创业往往意味着投入,意味着合作、意味着资源的集聚。它的外部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也就是说会对外界产生影响,那么,就需要进行外部性补偿。从政府角色来说,要通过积极的介入,也就是因势利导——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政策建构以补偿市场主体的投入、促成市场主体的合作和资源的集聚。

回到“135工程”来说,它所指向的也正是这样的逻辑,通过产业上的引导、政策上的支持,激发社会创新创业的活力,创造出“产业链条发展、集聚发展、抱团发展”的格局。

在未来,创新创业依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同样也是提升社会发展品质的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有形之手”的因势利导,其实也是创新创业的过程。在“135工程”的实施细则中,从对“规范”“创新”“扶持”的强调,便能看出其中的创新创业气质。我们有理由相信,“135工程”将继续助推“双创”大计。评论员高亚洲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