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众长,开门造“智”

2017-09-05 07:36:2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盛明科] [责编:欧小雷]
字体:【

盛明科

在信息化、全球化纵深推进的现代社会,智库建设已日益成为国家软实力提升的重要环节。目前,全球顶尖智库基本上汇聚于欧美国家,这些智库对于推动所在国家软实力的大幅提升有着众多可圈可点之处。基于对当今全球发展态势的科学研判,2015年1月,中央出台《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从国家战略层面拉开了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序幕。在方兴未艾的智库建设热潮中,我们应以欧美国家智库发展状况作为参照,厘清思路、找准抓手,博采众长、开门造“智”。

——深化认识,把握现代智库的功能定位。

纵观人类文明史,各类智库及其成果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争鸣促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欧洲17、18世纪启蒙运动思潮加快了西方工业革命进程,奠定了西方国家领先世界的发达地位。时至今日,世界各国为谋求全球治理进程中的话语主导权,在思想文化层面的比拼日益激烈,智库建设正是其中的重要体现。因为智库不仅能从多层面、多维度、多领域影响公共政策制定、引导公共舆论走向,更是国家软实力的显著标志。

从国家层面看,公共政策的制定需要智库的智力供给,公共舆论的走向需要智库的理性引领。一方面,任何一项好政策的出台都有赖于专业人士的科学研判、理论指导。现代智库集聚了高水平的智力资源,尤其是大型高端综合性智库,其研究领域囊括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显而易见。另一方面,在网络信息时代,社会流动性日渐加快,舆论传播渠道越来越广,社会的和谐稳定亟须智库机构对舆论走向的知识引领。这集中体现在政策解读、决策监督、激发公众参与等方面。

从国际层面看,智库功能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因为政策科学程度如何、舆论流向怎样,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也是国家之间竞争合作的重要标尺。

——眼光向外,发掘欧美国家智库建设经验。

欧美国家智库发展起步早、成果质量高、国际影响力大,这些特质,既得益于深厚的历史基础,也在于发达的经济支撑,更与其发展模式息息相关。其模式特色集中表现在保持相对独立性、健全治理结构、强化竞争市场三个方面。

首先,以智库本身的独立性确保智库成果的客观性。这种独立性体现在:不依附于利益团体或政府机构,智库产品不附带政治色彩,有着稳定、多元的资金来源,不依赖于政府或某一企业。其次,以科学的治理结构保证运行的稳健有效。一般认为,“旋转门机制”是欧美国家智库的亮点所在。这一机制的特色是精英人士得以在政府、军队、工商界和智库之间有规律地流动,使得智库与公共部门之间能够良性互动、有序衔接,有利于实现智库研究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最后,以健全的竞争市场扩大智库品牌效应。欧美国家大多拥有较为完善的智库竞争市场,任一智库试要在市场上占据一定份额,必须坚持在大力提升智库产品质量、有效扩大自身影响力上下功夫,否则就会被市场淘汰。

——立足国情,探寻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建设道路。

当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二智库大国,但智库成果质量与欧美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我们要借鉴欧美国家智库建设的经验,但不能简单照搬,而是要立足国情,探寻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建设道路。

在党的领导下提升智库独立性。智库具有公共性、知识性、开放性等组织特质,我国现代智库建设必须坚持以服务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宗旨、以增强智库产品的科学性为目标。既要在体制、机制上为智库发展松绑,又不能机械地强调智库的独立性,更要反对对所谓“中立”“独立”原则的盲从,要在坚持“党管智库”前提下强化智库的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不同于西方智库的独立性。事实上,即使在欧美,绝对独立和中立的智库也是不存在的,新近欧美一些智库 “党性”增强、向政治组织发展更是说明了这一点。

建立中国特色的智库治理结构。要想进一步激发智库的内源活力、释放智库的知识能量,必须优化智库的治理结构。要精准把握智库建设规律,针对各类智库制定差异化的外部政策供给,促进智库运行中的供需对接、研究协作、成果转化、公正评价;要健全智库内部组织架构与议事制度,建立理事会或决策咨询委员会,完善业务管理和科研激励;在智库日常管理、人才机制上吸收欧美智库“旋转门治理机制”中的科学做法。

探索智库产品的市场竞争趋向。目前我国各类智库的资金来源多为政府财政拨款,非但不足以激发智库的创造活力,还可能导致智库建设的两极分化。应加快建立智库竞争市场,通过公开招标、项目竞争等形式,以智库成果的科学性、前瞻性、应用性为标的,推进智库的合理有序竞争。

(作者系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