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慈善实验能收获什么?

2017-08-28 21:08:4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宋鹏伟] [责编:印奕帆]
字体:【

近日,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纪雨杭,把700元零花钱摆在公交站台处,供乘公交的人方便取零钱。先后进行了5天、分别选择了5个公交站点,目前剩余还有450元左右。(《新文化报》8月28日)

利用假期时间,将自己所有零花钱拿出来帮助没带零钱的乘客,这位小学生的做法值得点赞,并具有慈善实验与社会实践的双重意义。

在没有外力干预的情况下自愿地奉献爱心,这就是慈善。其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没有把助人为乐只停留在口头上、作文里,而是真的付诸于实践;他拿出了可能是自己所有的财富,去与需要帮助的陌生人分享;他还找到了一个当下社会的“痛点”——很多人忘带零钱而公交站台没有换零服务,部分解决了特定乘客的需求。在别人忙着补习、旅游的时候做公益,拿可以买玩具的钱帮助他人,这个9岁左右的孩子做出了与同龄人不同的选择,无论结果如何,这样的父母和孩子都值得敬佩与赞赏。

700元钱、5天、5个站点,这样的行为更像是一次慈善实验——并非为了商业炒作,而是让孩子真正走进慈善,了解其中的甘苦。他收获了乘客与媒体的赞扬,但也遇到了没想到的苦恼:媒体的关注让他感到不适,“像是在演戏,不想做了”。的确,“做好事不留名”是中国的传统,而留了名就会带来压力,如果必须要做一个选择,是放弃还是坚持?他也遇到了贪婪的乘客,有人一把抓了好几十个硬币离开,“都够他的中午饭钱了”,孩子急了,喊“妈妈,快去”。现实告诉他,将好事做好没那么容易,有些人没有底线,更不在乎他人的目光,即使只是一些零钱硬币,也会撕毁“最多拿两元”的契约,如果这样的人再多几个,他的慈善甚至坚持不到第二天。关键时候冲出去的母亲,似乎代表着某种制衡的力量,离开了有效的监督,任何慈善都可能跑偏——低效,甚至落进坏人的口袋。

了解社会的复杂与真实的人性,也许不是他们的初衷,但却是每个孩子都应在社会实践中补上的一课。也许他会灰心,但至少他知道了慈善不是“给钱”那么简单;也许他已经埋下了一颗种子,长大后想在更多领域持续地帮助弱者,而与别人不同的是,他会更明白一个道理——助人没有门槛,点滴善举都是慈善,但如果想要长久、高效,监督与透明同样重要,哪怕只是给钱这样的事,也需要更专业。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