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自己是女性”比“我妈是我妈”更奇葩

2017-08-22 10:56:3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谢鸿瑞] [责编:印奕帆]
字体:【

安徽合肥一年轻妈妈孔令群,户籍栏上性别信息为“男性”。因户籍性别不符,不仅办不了身份证、结婚证,也不能办理女儿的出生证明,这使得孩子的户籍及今后的上学都会受到影响。自2010年起,她和家人前去派出所更改户籍信息,多次被要求提供一份三甲医院开具的“性别鉴定证明”,证明自己是“女性”。(8月21日北京青年报)

真是“活久见”。此前“我妈是我妈”的奇葩证明饱受诟病,在简政放权的时代要求下,多地政府取消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中的不必要证明,以达到“减证便民”的目的。如今,又冒出来“自己是女性”的奇葩证明,让人感到奇葩证明真如Bug般存在,颇有点“防不胜防”。

一定程度上,证明“自己是女性”比“我妈是我妈”更奇葩。证明“我妈是我妈”起码要求证明两个独立个体之间的关系,而证明“自己是女性”这事,即使基层户籍民警的“眼力”不太好,但“孩子都这么大了,还想怎么证明呢?”况且,户籍栏上性别信息为“男性”是孔女士的错吗?多次要求开具奇葩证明,导致其四处碰壁,影响出行、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长达7年,又是谁的错呢?

从表面来看,群众的简单问题得不到简单处理,是理解不透、教条主义的表现。但事实上,严谨与细致无可非议,关键在于少了一份为民情怀,淡了一份责任担当。正是心中想着自己,没有装下百姓,才干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正是惧怕办事不力、摊上责任,才干脆生搬硬套、咬文嚼字,衍生出“性别鉴定”“无犯罪记录”等奇葩证明。

这种“懒作为”,也是“乱作为”,说明一些地方政府主动作为的意识还不够高,简政放权的力度还不够大,办事人员才敢长期保持僵化思维、教条主义,折腾群众不“收手”,不被惩处不“掉泪”。同时,暴露出公共信息服务存在短板,一些政府部门之间壁垒森严,信息不能共享,处于分散、割据、不系统的碎片化状态,需要群众提供部门认为非常关键的证明,导致群众不得不在各个部门之间来回折腾。

消除各类让群众“跑断腿”奇葩证明,关键在于在转变观念各职能部门利益本位思想,打破信息“壁垒”、消除利益“藩篱”,开出制定和完善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的“良药”,清除管理体制顽疾、实施简政放权。要尽量让群众“少跑路”,让干部和数据“多跑腿”,坚决不能出现让群众跑了99次路之后,才少跑1次路的情况。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