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日晷被刻字是一种教育讽刺

2017-08-22 10:38:3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朱雀丹心] [责编:印奕帆]
字体:【

8月17日下午,位于大礼堂草坪前的日晷被发现刻字,广大师生和校友深感痛惜、极为关注。学校立即启动调查程序和修缮程序。目前,已进行修复处理。(8月19日《澎湃新闻》)

没想到一个国内顶级教育场所,竟会方式这样的不文明行为,实在令人意外,这种现象不仅是对学校设施的一种破坏,也暴露出一些教育问题。

首先,日晷作为一种古典计时器,这种计时方法不仅展现着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才智,也是清华大学的一种标志性设施,更有着深厚的人文价值和历史意义。这个日晷是1920(庚申)级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的纪念物,包含着学生对清华的深厚情意,下部底座分别镌刻着1920级的铭言:“行胜于言”的中文及其拉丁文原文,以及建造年月日。而且1920级是清华学校时期优秀的毕业级之一。出现过陈岱孙、曾昭抡、陈可忠、萨本铁、赵学海、张景钺、萧公权等一批优秀人才,而该级级友陈三才,为优秀爱国志士,抗日战争期间(1940年),因谋杀叛逆汪精卫未成而陷身敌手,倍受酷刑后被汪逆党羽于该年12月2日惨杀于南京雨花台。这一切都给1920级的清华大学教育和日晷赋予上了神圣而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在很多人看来,日晷不仅是一种古代计时技术,更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象征,是清华大学至少应该是1920级清华大学的文化象征。

可是如今,这个日晷却遭遇这样的对待,这种破坏行为实在令人心痛,也让人意外。是对清华文化的一种亵渎,也是一种对清华教育的一种伤害,更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

没错,清华作为最高学府,是国内优质教育的圣地,是无数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因此,去清华参观旅游也是很多学生和家长的暑假选择,这也给清华的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和考验,照理说,每一个进入到这样学府的人都心怀对教育的虔诚,即便不是清华学子,也应该是具备较高的素质和修养的人才,可是事实却未必,并非每个人进入清华参观的人都有较高的文明素养和道德觉悟,也不是每个人都是为了求学和取经而来,不排除一些素质低下,道德缺失和文明缺失的人混迹其中,蓄意破坏,制造麻烦。

这就需要清华方面加强预防和监管,对进入人群进行管控和身份核查,设置门槛,明确规则,严把入口关,确保人流和校内设施安全。可是如今却出现这样的破坏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清华大学在应对暑假游方面的不足,尤其是在保护校内设施方面存在的巨大欠缺,比如,媒体曝光的“状元陪游”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和管理漏洞。

清华大学日晷被刻字,划伤的教育的肌肤,留下的是文明的伤疤。虽然事情发生后,清华大学积极采取措施对日晷进行修复,但是这起事件带来的思考和问题却无法修复,这就需要对这种管理进行反思,甚至对当前的教育进行分析,拿出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措施,加强管理,建立长效预防机制,这才是最重要最根本的解决方法。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