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报班无异于花钱买罪受

2017-08-07 19:45:4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曲征] [责编:印奕帆]
字体:【

暑假期间,各式各样的兴趣班、辅导班报名火热,暑假学生一度面临上“班”忙的现象。记者发现,公园、商场、地铁口等人流密集的地方,不少人都在派发小学辅导、初高中提优的宣传单。不少家长吐槽,一个暑假下来,上培训班要花费上万元。孩子也是疲于奔命,甚至有孩子一个暑假要报三四个班。(8月6日《现代快报》)

暑假期间,孩子被迫上多个兴趣班、辅导班的情形,早已不新鲜,每年的寒暑假几乎都会沦为“第三学期”。而听从孩子意愿来报班的情况并不多,大多是家长依照自己的兴趣或者依照他人的做法,盲目跟风地给孩子报班,有的一下子给孩子报三四个班,致使孩子为逃脱进班而离家出走的新闻不时上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对所报的课程有兴趣,才能投入其中,努力学习,但是家长报各种班的时候,大多不会顾及孩子的感受,有的家长直言“虽然儿子现在不能理解大人的初衷,但他长大后至少不会因为我们舍不得花钱,不给他报名参加补习,而责怪父母”,如此做法,仅仅是为了花钱买个心理安慰,对于孩子的学习能起到提升作用吗?

假期就是假期,假期不能演变为“第三学期”。享受假期是每一个学生的权利,任何人任何单位都没有权力剥夺学生的这一权利。“假期”,顾名思义,就是有别于在校期间的一个放松身心的时间段。假期,意味着休整,意味着养精蓄锐,意味着增长学校课程以外的知识与能力。放松身心,锻炼身体,了解社会以丰富阅历、拓宽视野,增强生活自理能力与生存能力,做义工志愿者增强服务别人的观念与意识,与家长沟通交流、一起郊游、爬山、欣赏音乐、制作手工作品等等,都应该是假期的应有之义。假期,不是将孩子塞进补习班便万事大吉。

即便是从提升学生学业成绩方面考虑,报各种兴趣班、辅导班也没有多少意义。一方面,各种培训机构良莠不齐,有一些培训机构两眼仅盯着赚钱,通过虚假广告招徕学生,一些学生进班之后,成绩不仅没有提升反而出现了滑坡的情况。而随着各地禁止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禁令的出台,许多在职教师已经退出补课市场,于是,补课班的“师资”力量基本上是一些大学生或其他社会人员,其教学水平堪忧。

另一方面,媒体不断报道,近些年的“状元”考生,绝大多数都没有进过各类辅导班、兴趣班,他们之所以成绩优异,大多得益于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而现实中的一些家长,从来不读书不学习,只是花钱给孩子报各种班,这种做法其实是本末倒置,抓芝麻丢西瓜。

不顾及孩子感受,盲目跟风给孩子报班,其实是攀比心理在作怪。这种做法的后果,就是花钱买罪受,不仅提升不了孩子成绩,反而会激起孩子的厌学情绪,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奉劝这样的家长莫跟风,莫攀比,有报班的闲钱,还不如带孩子外出旅游,开开眼界,放松身心。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