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运用于高校德育教学

2017-07-18 08:01:36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夏博]
字体:【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涵养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的价值研究》课题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运用好包括革命文化在内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对于提升高校德育教育的影响力、引导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三个方面的战略价值。

首先是践行中国“大学之道”的方向性战略价值。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明确“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这种本土化、案例化的德育资源育人,能促使“立德树人”的总目标落地生根。

能否办好大学,方向问题是第一位的。高校历来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各种文化和思潮在这里汇聚碰撞。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只有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相融合,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在大学校园落地生根,才能充分发挥育人作用,进而有效把牢高校意识形态阵地。

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运用于高校德育教育,是实现“扎根中国大地办特色大学”的重要途径。只有扎根中国大地,不断从历史传统与当下实践中汲取养分,大学才不会丢失民族之魂、文化之根和自信之源。本国的历史、文化、国情是大学发展和水平跃升的现实社会基础与文化传统根基。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教学育人,是建设“特色大学”的源头活水。

其次是形成“大德育格局”的化育性战略价值。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相一致。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升华成为教书育人的“环境”,必然“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永州是“舜文化”、周敦颐理学文化的发源地、聚集地,地方优秀传统道德资源丰富,同时拥有厚重的红色革命文化,我党第一批54名党员永州就有3位,即李达、李启汉、陈为人。李达是党的最主要创始人之一,后来他虽长期在党外,却不忘初心、信仰不改;李启汉信仰坚定,被誉为“我党坐牢最早最苦的第一位同志”;陈为人从省委书记到中央档案保管员,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坚守自己的职责;陶铸用《松树的风格》这一名篇形象表达共产党人的品质风格。

这些年来,湖南科技学院将丰富而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应用于德育教育,形成了“舜德学子”德育工程品牌,开设“永州红色文化精神”“李达研究”“红军长征与德”“舜德研究”“《爱莲说》研究”等多种文化选修课、校本课、活动课和讲座,引导学生研究本地优秀道德资源,研究本地的“红色基因”,在“润物无声”的“文化浸润”中,营造见贤思齐的德育文化氛围,真正让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升华成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物质活动”“现实生活的语言”,引导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三,是实现改革教育教学“供给侧”结构的创新性战略价值:发掘、利用当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改善优化大学德育课程结构。大学德育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经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结合,就能推进两方面结构性改革:一是内容上,部分内容能选择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个案”专题教学。二是教学形式方式上,开辟现场教学或“母合”结构课堂,从而有效改变以往德育教学中偏重原理性大道理说教的“供给”结构。

把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讲坛、普及读本等纳入教学体系,把有关校本课、选修课、活动课纳入培养方案,能从战略结构上改变大学偏重“教书”和专业培养的问题,构建“育人”的培养体系与课程体系新结构。促进理论联系实际,使教学更接地气和提高实效。

(执笔人:柏春林)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