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受助者的自尊”才是最大的善

2017-07-13 08:56:5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张英] [责编:蒋俊]
字体:【

“刚上大学的时候,家庭条件不好,每天在学校食堂吃饭不超过6块钱,午餐晚餐每次4毛米饭加3个半份菜,两块钱左右。一个月校园卡消费不超过180元,结果收到校园卡管理中心的邮件,让去领136元补助。”没有提交受助申请,没有现场演讲“比惨”,也没有班级内部评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动“偷偷”给学生打钱,这种“隐形资助”已经持续了13年。(7月12日央广网)

曾经有一个被资助的贫困生对人坦露心迹说:“我非常感谢那些资助我的人,但我也非常害怕每次被资助后要在人前露脸的时刻。”相信每一个有着相同经历的人都有着同样的感受,尽管有源源不断的善意涌来,让自己可以渡过难关,但不少张扬的善意却又同时在重重击打着这些被资助者的自尊,让他们无处可逃。

在贫穷者身上,自尊心往往体现得更为强烈,甚至有时候为了维护这份自尊,他们宁愿选择自己默默承受贫穷而不向他人求助,譬如不少贫困学生就碍于面子不愿向学校申请救助。除了大张旗鼓地“评议”、程式化地“申请”、以现场演讲的方式“比惨”,还有没有更为人性化、更有温度的援助方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显然给出了一个绝对肯定的答案。

自设立贫困生救助制度以来,在如何确定救助对象、做到应助尽助等方面,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做了不少努力,一些学校在救助方面不能说不尽心,但在照顾贫困生的自尊方面可能有所忽略,被资助者的相关信息相当透明,从而让他们备感压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跳出“被动地等待学生申请救助”这种最为常见的模式,创新性地设置“监测每个学生一卡通在食堂的消费情况”的模式,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脑程序,就解决了学子自尊和经济窘迫的对立关系,让人在感动于这种人文关怀所带来的温暖的同时,也赞叹该校在管理方面的智慧。

在释放善意的同时照顾他人自尊,并非不能两全。“善欲人见非真善”,很多时候,不是无法照顾他人自尊,而是出于功利的目的要将自己的“善举”昭告天下,在不少“慈善捐助”中就常常见到此类沽名钓誉的行径;又或者出于省事或守旧的原因,不愿意更进一步地将善举做得更好,只是机械地执行政策,没有将心比心的人文关怀意识,从全国高校执行贫困生救助制度的情况来看,中科大这样的救助方式极为鲜见就说明了这一点。

在高校,学生资助资源是有限的,但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又极为重要,因为这足可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从而摆脱底层身份,完成向上的流动。然而这并不代表帮助就可以简单、粗糙地进行。公平固然重要,但公平加温情更为重要,更能显示一个制度的最大善意。

有不少学校前往中科大进行这方面的“取经”,他们学习的重点主要是中科大如何在救助贫困生的同时又防止被不符合救助条件的学生钻空子,但我认为,前往“取经”的高校更应该学习的是中科大一开始就真正为贫困生的自尊着想的初衷,以及十几年如一日的低调,因为这才是最大的善。

■评论员 张英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