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高招诈骗,不能只寄希望于考生“当心”

2017-06-30 10:57:0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曲征] [责编:印奕帆]
字体:【

近几年,借高考招生名义进行诈骗的案件频发,且招数不断出新出奇,让考生们防不胜防。高校招生在即,近日,朝阳法院的法官结合具体案例,教考生和家长应对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6月29日《北京晨报》)

随着高校招生的即将来临,诈骗分子也开始四面出击,将诈骗对象紧紧锁定在考生身上,而由于考生及其家长对于诈骗的防范意识差,又加上上大学心理急切,于是,被骗悲剧便不断上演。

骗子高招迭出,总结起来不过以下几种。一是谎称某公司有落榜考生培训班,培训后可进入大学,而考生交钱培训之后,才发现参加的是成人高考培训。二是骗子自称是高校老师,手握自主招生名额,考生可享受“低分录取”政策令其上当受骗。三是犯罪分子通过伪基站发送查询分数、查看体检报告的短信,一旦点开其提供的链接,手机就会中毒,骗子获取银行卡信息后,就将银行卡内的钱款划走。此外,犯罪分子还会采取伪造录取通知书骗取学杂费、冒充军校招生、谎称可以改分数、谎称招生“补录”等幌子行骗。

面对无处不在的骗局,考生和家长应该擦亮双眼,力求远离高招诈骗陷阱。比如,考生及家长应通过官方途径核实院校的真实情况,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应登录本省市教育部门公布的正规渠道查询录取信息。再比如,要明白所谓“额外自主招生名额”都是骗局。此外,不要轻易点开手机中来源不明的网站链接,收到与录取相关的信息应抓紧与学校核实,等等。

不过,考生及其家长擦亮双眼避免上当受骗只是防骗手段之一,不能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考生及其家长身上,教育、公安等部门还应该多做些工作。笔者之见,面对高招来临时骗子超强活跃的情况,一方面要做好防骗宣传工作,可以依托网络、媒体、咨询会等平台广泛宣传防骗知识,揭穿诈骗手段,提高人们的防骗意识。另一方面,遏制诈骗要与时俱进。既然骗子能够利用网络技术不断“创新”诈骗方式,那么相关部门的防骗措施也应该有所创新与突破,不能年年被骗子牵着鼻子走。

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高招诈骗,绝不能心慈手软,必须严厉打击,除恶务尽。既要做好预防工作,通过开展宣传工作防患于未然,又要对于发生的骗局一追到底,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能让任何一个骗子蒙混过关,也不能让任何一个诈骗分子逍遥法外。即便为此耗费大量执法成本也值得去做。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