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

2017-06-22 08:11:0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李斌] [责编:欧小雷]
字体:【

制图/张杨

李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传统文化作了系列论述,为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引了方向。他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习总书记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我们党的四大自信,并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根基和着力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和意义作了深刻阐述,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坚定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和突出优势。在民族精神支撑层面,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园,“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撑。在治国理政层面,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传统文化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具有“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如何以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要坚持三个原则。

坚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统一的。党中央下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要使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发展,必须立足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原则上,从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加强宏观指导,解决现实问题、助推社会发展。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共建共享”的理念。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目标之一。要加大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的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和途径,熏陶人民群众,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引导人民群众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创新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相结合。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扬弃中继承、在转化中创新,不断赋予中华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和现代社会相适应、相协调。同时要有交流互鉴、开放包容的眼光和心怀,在处理优秀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取长补短、择善而从”的基本方针,既不奉行简单的拿来主义,也不盲目排外,而是有鉴别地吸收国外优秀文明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作者系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