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宣传思想工作注入正能量

2017-06-15 09:05:39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刘艺]
字体:【

为宣传思想工作注入正能量

——读《陈年往“思”》有感

周小毛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国外政要离开政坛后往往通过“旋转门”进入智库著书立学,而中国的各级官员多以整理讲话和文稿结集出版的方式回顾人生、启迪后人。今年年初,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湖南省委宣传部原巡视员李湘舟的《陈年往“思”》一书,洋洋58万字,把他从事宣传工作30多年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所写所著汇集在一起,让人耳目一新。我以诚挚敬仰的心情通读了这部鸿篇巨制。在过去的岁月里,该书中的很多文章、讲话我因工作关系曾经看过、听过,很多思想、观点我也曾领略过、分享过,但是,通过系统地学习又有再学再新、温故而知新之感。文稿涉及宣传思想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理论文章、即席讲话、调研报告、工作总结、散文随笔多种体裁,既有对形而上问题的理性思考,又有对现实生活中热点疑点难点问题的冷静分析,更多的是对宣传业务工作的积极探索,书中的许多成果直接进入了宣传思想工作的决策,有的得到了高层领导的批示和认可,对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是一股注入宣传思想工作的正能量。

是宣传思想工作规律的有效探讨。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关乎党的生死存亡。从马恩开始,这项工作做了170年,中共也做了将近100年。那么,宣传思想工作有没有规律可循?我记得湘舟同志很早就思考过这个话题,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他提出要建立宣传学,把宣传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30多年来,他一直在宣传工作的岗位上思考、探索和总结,悟出了很多“道”、设计了很多“术”,我以为这些“道”和“术”其实就是对于宣传思想工作规律的有效探讨。比如,他所提出的宣传思想工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不为有所为”,“既要化大众也要大众化”,宣传部门应该“牵头不当头、把关不把门、主办不包办”,宣传思想工作者需要用“另一只眼睛看喜事大事,防止社会上借题发挥、跑调失真”,都从不同的层面揭示了宣传思想工作内在的规律。

有宣传思想工作智慧的真实表达。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成果大体体现为三个层次,即信息、知识和智慧,只有上升到思想和智慧的高度时才能说达到了真理的彼岸。熟悉湘舟同志的人都习惯性地称他为宣传工作的行家里手,原因就在于他在这一领域具有很多的灵感、思想和智慧,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哪怕是一些司空见惯的问题他都会深入地思考,并且能够说出一些让人心服口服的道道来。他在该书中分析形式主义的根源时就特别有高度和深度:形式主义是“娇”出来的,思想作风漂浮;“逼”出来的,上级领导喜欢;“惯”出来的,管理处罚松懈;“诱”出来的,价值导向偏差,这种分析可谓入木三分。

展示宣传思想工作方法的不断创新。创新是事业成功的法宝,创新的思维、理念和方法是永葆宣传思想工作生机与活力的关键所在。旧瓶装旧酒、低水平重复只能葬送党的宣传事业。只有把“普通话”与“地方话”“百姓话”结合起来,联通“天线”与“地线”,既讲“大道理”又讲“小道理”,在讲“绝对真理”的同时还讲“相对真理”,宣传思想工作才会风生水起、朝气蓬勃。湘舟同志善于思考,常常以一些“四六句子”“对偶排比”“数字归纳”“生动比喻”来概括和描述宣传思想工作,往往朗朗上口,易于记忆,体现出很高的创新水平。在谈到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认为“不如马克思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等于马克思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发展马克思主义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是非常有见地的。对于典型宣传的认识,他更加有独到的见解。他指出一段时期的典型宣传存在“精神生活突出无私、物质生活突出无欲、家庭生活突出无性”的问题,片面地追求“高大上”,让人“高不可攀、敬而远之、难以置信”,因此,典型宣传迫切需要调整思路、更新观念、改进基调,让典型不断“平民化”,富有“人情味”,既有思想与境界的高度,更有学习和推广的价值,有棱有角、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他在书稿中多次讲到宣传思想工作要“反弹琵琶”,“反面文章正面做”,避免“灭火而起火”“抢险而出险”的悲剧产生,这种创新的思维方法是非常辩证的。

彰显对宣传思想工作事业的执着追求。不到而立之年,湘舟同志便从地方高校调到省委宣传部工作直到退休,他很早就是领导智囊团的核心成员,很多思想都以报告、文件的方式转化为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路、对策和方案。文字工作劳神费力,一些在机关写稿子的人发感叹,宁可拖板车也不愿爬格子,而他30多年如一日,乐此不疲、欲罢不能,并且谦虚而幽默地说自己是“学手”“帮手”“写手”,是“泥水匠”“装修工”。正如文选德老书记所说的,湘舟同志的主要作品都交了“公粮”,《陈年往“思”》收录的都是“副产品”,只不过是他对宣传思想工作思考和研究的一个缩影。管中窥豹,其对宣传思想工作事业的追求与执着可见一斑。

(作者系省社科院副院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