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用烧脑神题解“学而不思之罔”

2017-06-13 18:03:3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曾政] [责编:印奕帆]
字体:【

你有没有想过井盖为什么是圆的?厕所和黑板到底有啥关系?高考后的第一个周末,被称为“自主招生周”,这俩问题就是山东大学自主招生中的面试题。(6月12日 齐鲁晚报)

一年一度的高考悄然落下帷幕,约60万考生转而奔波于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如果说高考解决的是“不同人才进入不同高校”的问题,那么高校自主招生回答的是“高校需要哪种人才”的问题。自主招生考试作为“比较性”的测试,自然倾向于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考量。

对于“梁祝为何化蝶不作比翼鸟”的开放性命题,很多网友会以“常识”进行质疑:一来“梁祝化蝶”是典故,是艺术作品里的既成事实,为什么要对家喻户晓的常识进行提问?二来不会有课本教材以“梁祝该不该化蝶”为题,就算有学生提问,也会被老师当成“无理取闹”。类似烧脑神题除了广为共识、鲜有人问外,更多的原因是即使有人想到也被认为无所增益。

然而,很多创造性思维都源于对“常识”的颠覆,在多数人看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往往蕴含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部联系。一枚苹果落地而知万有引力,水壶盖被顶起引发蒸汽动力革命.....太多生动的例子不胜枚举,它们都是对“常识”的追问与颠覆,所以才抵达了前无古人的境界。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罔即是迷惑、糊涂,是对所习得知识不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不知所以。近几年,高考虽然多次提出要灵活命题,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囿于公平选拔的初衷,命题的弹性和开放性比不上自主招生命题。这也就导致了高考的灵活度在提升,但对于锻炼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创新思维依然显得“杯水车薪”。大多数学生还是不断强化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和浅层运用,对突破常规常识的思考浅尝辄止。其结果,往往是通过高考的门坎后,多年寒窗苦读的知识被迅速遗忘,深层次的探索鲜有人至。

从启迪思维的角度上讲,自主招生考试出烧脑神题并不是为了为难考生,更不是为了博取关注,更多的是通过试题本身告诉学生如何去思考,不唯书本,不唯常识,做“有思想的芦苇”。作为步入大学殿堂前的最后一题,烧脑神题更是提醒考生进入大学后如何思考。众所周知,高考之前的大部分知识都出自教材和考纲,是“规定动作”;进入大学后,知识爆炸式呈现,属于“自选动作”。面对庞杂的知识信息,是按照高中的模式墨守成规,还是自主思考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想必烧脑神题难倒考生的同时也给出了答案。

史料记载,乾隆年间有一次殿试。乾隆以被誉为“天下首难对”的对联考验考生。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最终乾隆钦定了最先脱离考场的那位考生为状元。为什么,因为连科举考试也不要死读书的人,乾隆通过考生的反应断定他脑子灵敏,必定是个人才。既然连饱受诟病的科举考试都不要“学而不思”之人,自主招生出烧脑神题又有何妨呢?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