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名存实亡 根在没有更便宜的替代品

2017-06-12 20:19:0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殷建光] [责编:印奕帆]
字体:【

从2008年6月1日至今,“限塑令”已实行9年多。昨日记者走访福州超市和农贸市场发现,超市塑料袋存在浪费现象,农贸市场则大量提供免费塑料袋且用量惊人。(6月12日海峡都市报)

其实,不仅是福州,在许多地方,“限塑令”已经名存实亡了,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不仅是执法不严的问题,不仅是老百姓习惯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更便宜的替代品代替塑料袋。

有商户告诉记者,一捆塑料袋是500克,进价5元。记者注意到,该农贸市场近二十个蔬菜摊位和近三十个鲜活水产摊位及十几个肉类摊位,均免费向顾客提供塑料袋,粗略估算,一天要用掉几十公斤。从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看,商贩和消费者对塑料袋是有需求的,因为它物美价廉,太方便了,这就是刚需。

至于说,塑料袋污染问题,那是塑料袋的错。如果我们能够生产出比塑料袋更便宜的环保袋,,那么,塑料袋污染问题,自然会解决。即使不能马上生产出物美价廉的环保袋,也必须找到其他比塑料袋更便宜的替代品。只有这样,限塑令也能够得到很好落实,因为你解决了群众的刚需。

“限塑令”名存实亡给我们讲了一个很好的道理,就是在社会刚需面前,任何强制性法令如果不能帮助老百姓解决世界问题,只是停留在空中幻想状态,都难以真正落实好。因此,与其颁发强制性法令,不如下大工夫研究市场实际需求,找出比原来更加物美价廉的替代品,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任何一个制度法令能否真正落实好,不在于这个制度法令好不好,而在于这个制度法令是否能够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了,这个制度法令必然能够落实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早晚会名存实亡。限塑令如此,其他制度法令也如此。

规范是必须的,实际需求是刚需的,制度法令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才是硬道理。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