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性别公厕的尴尬,绝非文明进步的“瑕疵”

2017-06-02 09:23:1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刘正中] [责编:印奕帆]
字体:【

上海建无性别公厕,解决了女性排队如厕问题,却难解尴尬。两个月前,位于黄浦区大林路93号的公厕经过改造,变为不再区分男女的无性别公厕——公厕大通间内的9个厕位不分男女,隔板高达两米多,每个厕位门板都显示“有人”或“无人”。(中国青年网5月31日)

在第三卫生间被国家旅游局作为厕所革命重点推进项目的同时,无性别厕所也开始在国内各大城市陆续兴起。无性别公厕的隔间较普通公厕更大,门板上配有“有人”与否的LED显示屏,厕位间的隔挡高度达2米多高,隔间下方的缝隙也将封死,能满足私密性需求。公厕还有一些人性化的设施,诸如,会一直播放音乐,避免如厕时所出现的声音尴尬。

根椐世界厕所组织统计,每人每天上厕所6-8次,女性如厕时间平均70秒-75秒,男性如厕时间平均30秒-35秒,女性如厕频率大概是男性的1.5倍。设立无性别厕所的初衷,旨在解决男女厕位比例不合理的问题,尤其在景区、商场等一些人员密集区,常见女厕门口排起长队,男厕厕位还有空余的情况。

随着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整个社会对于民众出行的关注与服务也在不断深化。以铁路系统为例,全国铁路所有高铁车站、新建和改建车站均设置了无障碍设备设施,包括重点旅客专用候车室、残疾人坡道、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卫生间等,其他老旧车站的改造工作也在逐步实施。动车组列车、直达列车和新造列车均设有残疾人座席及无障碍卫生间,其他车型的无障碍设施改造正在积极推进。

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是出行服务细致化的体现,如今从无障碍设施到第三卫生间,再到无性别公厕的出现,无不体现着公共服务人性化意识的成熟及公共服务的精细化水平。设置无性别厕所,是一种公共服务的解决方案,也是一种社会理念的倡导。在尝试的过程中,虽然会出现“市民不敢进”、“担心个人隐私和安全问题”等情况的发生。但仍是社会进步的凸显。

实则,飞机、火车上都是无性别厕所,之所以没有更多的尴尬是因为民众已经习惯了本就这样设置的模式。同样,对于城市中设置的无性别厕所,大家只是没有习惯新模式,未能及时的转变思想,所以尴尬了自己。无性别厕所,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想要告别尴尬,不妨多给一点时间和空间,用更多民众的使用效果来检验。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