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欠条”式教育也需趋利避害

2017-05-27 20:14:4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熊蔓祎] [责编:印奕帆]
字体:【

一张“另类欠条”在江苏徐州市民的微信朋友圈走红,欠条中的借款人是个孩子,因玩游戏欠妈妈6000元,将通过家务和学习成绩“还债”。 记者了解到,孩子才10岁,他在拿妈妈手机玩游戏时,通过支付宝充值,仅仅8天就花掉1.2万元。(5月25日 网络新闻联播)

如今,移动设备支付越来越便捷,甚至单次小额支付无需输入密码,孩子拿着父母的手机平板玩游戏,在家长的视线之外,为过关、买装备或是不小心便能“轻而易举”地往游戏里充值真金白银,这样“意外”并不鲜见。从几十、几百、几千,甚至到几万,很多家长已“无奈中招”。

其实,对于大多数未成年尤其是儿童来说,他们并不知道父母挣钱背后的辛酸,他们只知道游戏好玩,而微信、支付宝等软件里面的数字可以换来好看、厉害的装备,可以协助他们轻松斩将过关,更可以带来冲刺过关的游戏乐趣。

新闻中,张女士要求孩子写下6000元欠条,通过家务和学习成绩“还债”。不可否认,如此“另类”教育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以劳动的方式“挣钱”,在劳作中体会挣钱不易,逐步建立起正确的金钱观,另一方面还能在无形中引导孩子回归学习。

相比“棍棒式”教育,用劳动成果与学习成绩“还债”不失为一种管教熊孩子的“利器”。但笔者担心,如果孩子“债”还完后这样的报酬方式是不是依然存在?如果取消,孩子做家务与学习的积极性是否会被打消?毕竟在孩子眼里,已经习惯了用好的成绩和做家务向父母换取金钱奖励。

让金钱与义务劳动、学习成绩挂钩实有不妥之处,毕竟认真学习、帮助家长做家务本应该是孩子的责任与义务。身为父母,更多的应该重在日常教育和引导,要避免“报酬式”做家务与“奖励式”成绩混淆孩子的价值观念。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