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关键在于“最简洁”

2017-05-24 21:33:0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盘和林] [责编:印奕帆]
字体:【

注册一家企业,办营业执照用了4个月。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张先生真会以为这是个笑话。今年1月在网上提交了企业设立登记信息,加上中间有春节、清明假期,直到5月才拿到执照。“不是说五证合一、立等可取吗,怎么要这么久?”张先生很疑惑。经济日报记者采访发现,类似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让企业很无奈。但管理部门也并非故意拖延,有些监管和审核流程是必须的。“放管服”之间,如何协调?(经济日报,5月22日)

继减税降费之后,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是党中央国务院又一为企业减负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各类中介评估费用”。国务院《关于印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的通知》,专门提及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问题。包括工商部门在内,各部门各级政府为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出了很多实招,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经济日报记者的调研再次告诉我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依然任重而道远。

“环节太多了”,“并不是管理部门故意拖延”,制度性交易成本让企业很无奈,但对管理部门来说,有些监管和审核流程又是必须的。笔者认为,破题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唯一办法并不是所谓“制度创新”,其实很简单,就是“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最好的办法就是简化制度,最简洁、最容易的制度就是好制度。

制度性交易成本是必然存在的。经济学中有“鲁滨逊经济”之说,特指单个人的经济,也即在一个经济体系中只存在单个行为主体。但“鲁滨逊经济”是非现实的。不过,合理的制度安排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著名的“莱索托实验”令人警醒,在秘鲁依法注册一个新的小型成衣所需要的程序,要求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行贿或利用关系,结果显示,在内美国佛罗里达州仅仅花两个小时就完成了,而在秘鲁则是289天,是佛罗里达州的1000多倍。

公正地说,工商部门是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力度最大、成效最显著的部门之一。所谓的“五证合一”,即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合成一本证,2016年6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在全国全面推广实施,这给企业降低了多大的时间等制度性交易成本啊。以前至少跑五个部门,现在一个就够了。注册企业程序的简化直接带来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新登记企业55.6万户,同比增长了9.2%,平均每天新登记的企业达到1.85万户。

即便是“五证合一”,我国企业注册方面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依然很高。一个核心的问题是,与香港等地注册企业相比,我们还有很多不必要的环节。目前,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是全国工商登记前置审批项目最少的地区,最少时仅保留了6类9项,简化环节之前是227项,而截至今年5月,全国大部分地区根据国务院政策最新调整的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仍有32项。理论上来讲,平潭能做到的,我国绝大多数地区是能够做得到的。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到底靠什么来解决?一些地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动辄谈制度创新,好像制度越多越好似的。实际上,以制度降低制度性成本就像“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弊病极为相似,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所谓靠新技术、考法律、靠人大都是误区,实际上,把过多的审批和管制删减就是最好的“放管服”、就是最好的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有人收集了85个国家的与企业正式开业相关的制度,发现在大多数国家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时间非常繁琐,市场的难度并没有伴随着产品的高质量,受益的并不是消费者和大众,而是更多的腐败和非官方经济。

最简洁、最容易的制度就是好制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不要谈创新,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做“减法”。举个例子,审批一个项目要盖100章,不能说以前要企业去一个个盖章,现在变成部门自己盖章,关键是在把这100章盖成10个章,事情还是在那些事情,根本无法做到真正为企业降低时间成本。而“最简洁”的制度还需要顶层设计发力。(作者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