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踹四岁小孩 舆论先别急着批判

2017-05-18 08:45:1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程世杰] [责编:印奕帆]
字体:【

近日,大连宋女士4岁女儿在饭店就餐遭女大学生“脚踹”一事闹得沸沸扬扬,事情的发展完全超出了双方当事人的想象。

如果没有被曝光,这起事件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社会纠纷,因为无法忍受邻桌一个四岁女童的吵闹,新闻中的女大学生便踹向女童,继而引发双方的冲突。接着劝架的服务员也被裹挟进冲突之中,场面一度失控。

在中国的社会化环境中,一般情况下,大部分人是采取隐忍的态度,但这次却是以这种极端的方式的回应,显然是过度的,也超出了一般人的承受预期。

可以对行为表示理解。但无论如何,一个成年人用暴力的方式对待一个四岁的孩子,不管出于什么理由,都是无法成立,更是无法说服公众的。

而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母亲情绪失控,乃至大打出手,也同样出于把保护孩子的本能。在新闻不断的“反转”过程中,孩子的母亲和女大学生也达成和解,但舆论的拉扯却远远没有结束。

尽管当事人不再追究,但是网上的舆论却呈现出两极分化,有人认为女大学生不应该客气,“熊孩子”之所以大行其道,绝大部分原因就是中国的父母缺乏管教,真正该反思的是那些父母,社会没有义务替你教育孩子。

而女大学生也用了两天时间来回答她究竟对那个孩子做了什么,遭受的谩骂和攻击一点也不比孩子的父母少。我们常说公德和私德要有一个界限,无论是孩子的父母还是情绪失控的女大学生,还是围观的路人甲,都没有恪守一个社会公民的责任。

他们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公共场合造成影响,孩子的父母没有意识到吵闹的孩子影响了他人,愤怒的女大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伤害了孩子。于是才产生了冲突,而网上一片谩骂之声的网友们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表达也已经危害到了别人。

没有一滴雨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当一个恶行的链条足够漫长,长到处在这个链条每一个环节的人都看不到这个链条的全貌时,这个链条上的每一个人似乎都有理由觉得自己无辜。

纵容熊孩子的父母,与沉默容忍被骚扰的路人,其实一体两面,不认为自己对于公共道德负有责任。事已至此,是非曲直已不再重要,之所以能让网友如此愤怒,相比更多的是有代入感吧。在这件事中,双方谁都不是无辜者,对一个四岁的孩子施加暴力,这不是舆论该有的态度。

相信同情女大学生的网友在现实中并不会对一个四岁的孩子采取暴力行为,也相信同情孩子父母的网友在现实中也不会是毫无家教的“熊家长”。无论是攻击女大学生还是孩子的父母,对任何一方进行简单的人身攻击和网络暴力都不可取,且不负责任。

过多的放大个案的意义,本身就无意义,过度地宣泄情绪,也会让舆论失衡。女大学生飞踹四岁小孩,先别急着批判,与其将口水和时间浪费在互相问候对方亲属上,倒不如审视当下那些被遗忘的秩序和公德。

社会是多元的,不同群体的和平相处才是成熟的社会,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同时,给予其他群体适当的包容,这才是个案的意义。让纵容熊孩子的父母不再纵容,让沉默容忍被骚扰的路人不再沉默,这才是包容的社会。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