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高中生被打反被学校警告”的社会情绪

2017-05-16 09:24:43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王彬] [责编:印奕帆]
字体:【

前些日子,山东省济南市回民中学高三女生小薇被同班男生殴打至休克,小薇向学校反映后,竟被告知不许将此校园暴力一事告诉家长,否则记处分,事件经媒体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济南市教育局发布官方通报表示,现已查明该事件属实,济南市回民中学存在严重教育疏漏,对该校在全市教育系统内通报批评,并对相关单位及责任人员依法予以追责。

该事件被曝光后,舆论哗然,聚焦点就在于学校警告被打女学生的行径上。对此,公众所有的更多的是一种不满甚至是愤怒的情绪。因为学校“警告”的行径是对该女学生的二次伤害,亦是对校园暴力的纵容,这便触及到了公众的现实敏感点,引起众怒也是自然之事。

但其实,这种众怒只是表面上的一种情绪宣泄,还不是此事所酿造社会情绪的真谛所在。公众在愤怒之余,细细回味,还能够感受到学校那一行径自身的可怕性。说白了,学校的行径,就已经是校园空间里一种“个体失序”的状态。而在舆论喧嚣中,这种状态所化做的相应群体的焦虑,便是深层的社会情绪。

面对“学生被打”的事情,按理说,学校本应该把学生人身与心理安全放在第一位,安抚好学生,并及早联系家长,甚至是报警,进而真正去保护好学生。可事实却恰恰相反,这就说明,在学校的眼中可能有更重要的事情要放在第一位,那就是学校的 “面子”和“声誉”。也就是说,学校担心此事闹大会影响自身的教育政绩,甚至是个别管理者的 “乌纱帽”,因此,学生的诉求和利益也就“顺理成章”的被丢在一旁。当公众思忖到这里时,恐怕所谓的焦虑就止不住了。

由此看,公众的焦虑能够存在,不仅是因为学校的行径违背社会常理,挑战社会底线,还有其背后可能存在的一种“教育政绩高于学生安全”的定势思维。这种思维不仅有损道德,还失掉了人性本真,理应得到公众相应的警惕和排斥。

而现实中,我们还要明晰一点,那就是公众所焦虑的不仅是这种思维本身,还有其干扰甚至是祸乱的校园教育生态。怎么说呢?因为这种思维本身就是扭曲的价值观,所以,如果其真的存在于学校管理中,或者在潜移默化中扎根和渗透,那伤害的恐怕就不只是某一个学生了,其侵蚀的也更是我们教育那“以学生为本”的初衷。如此,校园教育生态就可能偏离正轨,这便是公众真正担忧的地方。

现在,该学校已经被问责,这事情本身也算是告一段落。但其背后焦虑的社会情绪却并没有那么容易平息,因为“教育政绩高于学生安全”的错误思维在这家学校的消失,并不意味着其在校园的消失。这种错误思维去不了根的话,那在未来的某一天,随便一个类似的校园事件也会将公众的情绪点燃,那时的焦虑恐怕只会更严重。

怎么办呢?要知道,毕竟一种错误思维的存在不可能是突如其来的,其必然有着相应现实土壤的滋补。所以,在问责之后,还要借着“高中生被打反被学校警告”这一失序的个例,摸透并厘清“教育政绩高于学生安全”思维背后的现实土壤,好好反思一下教育的管理模式,并要探索相应的制度规范,让维权与处罚常态化存在,进而倒逼那一错误思维的生存空间。这才算是给公众那焦虑的社会情绪以真正交代,也是在净化我们的校园教育生态。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