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构建“新型全球化”发展理念

2017-05-16 08:44:5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盘和林] [责编:印奕帆]
字体:【

5月14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加强政策沟通和战略对接”平行主题会议上说,“一带一路”把推动全球化的使命交给中国。马云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推动全球化的责任。中国第一次推动全球化是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是当今中国对未来的承诺。(南方都市报5月15日)

自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作为体现东方智慧与大国担当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日益成为加强国际合作的新平台和增进各国民众福祉的新路径。正如马云所说的,今天的全球化是服务世界的能力。全球化的核心价值是为当地居民提供工作机会和创造价值。这种“为当地居民提供工作机会和创造价值”的全新全球化已经超越并扬弃传统全球化,开创一种共商共赢的“新型全球化”。

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正如习近平主席在高峰论坛上的主旨演讲所提到的,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发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贫富差距鸿沟有待弥合。地区热点持续动荡,恐怖主义蔓延肆虐。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习近平主席说,这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

古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曾经是“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地方”,如今很多地方却成了冲突动荡和危机挑战的代名词。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是陷入了“全球化悖论”,即全球化带来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交换和世界和平,全球化作为一种以国际分工为基础、互利性的国际经济秩序,并没有改善发展国家的处境,而是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更加趋向于边缘化。大量的统计数据显示,工业革命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收入鸿沟在全球化拓展后继续扩大了。这种传统的全球化加剧了国家之间的贫富两级分化。

从传统的“依附理论”来看,发展中国国家的经济不仅要摆脱贫困,还需要改变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依附关系。这种依附关系具有双面性:一方面是发展中国家学习的经验;另一方面也构成了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当然,随着经济融合,国家不可能作为一个“孤立国”来实现经济发展,因而主张摆脱发达国家依附关系的“脱钩论”很快就没有市场。对依附关系重新定义例如拓展到“双向依附”和“相互依附”关系,被理论界普遍接受。

习近平主席说,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这些“丝路精神”的关键词,无疑是构建“新型全球化”的核心内涵,为新型全球化注入了平等、共赢的无穷活力,也是习近平主席思考后给出如何解决普惠平衡发展问题的一把钥匙。

当然,发展经济学对“依附理论”的“依附关系”做了最新、美好的愿景,从之前的悲观论(剥夺)到当前已经部分实现的中性论(互补),再到作为一个共同体性质的“依附关系”。理论界预测,依附理论的未来议题将更多是探讨如何作为共同体的相互依附关系。在这个意义上来讲,“一带一路”的共商共建共享共同发展繁荣的实践,为世界发展经济学注入了实践元素。

“一带一路”是复兴丝路精神的伟大蓝图,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潮流,“丝路精神”所构建新型“新型全球化”发展理念,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均衡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新动能,这远比贸易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必然焕发出远超盛唐的勃勃生机。这是值得世界人民引颈期待的。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