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垃圾围村问题需具备系统思维

2017-05-11 09:17:0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谢鸿瑞] [责编:印奕帆]
字体:【

农村垃圾怎么处理?如何让乡村“没垃圾,有风景”?5月9日上午,河南省住建厅召开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新闻发布会,要求各县(市、区)按照不低于行政村总人数的2‰的标准,给乡村配上“清洁员”。(5月10日人民网)

在许多城里人看来,乡村是山清水秀、远离喧嚣的“田园牧歌”,殊不知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垃圾围城”尚未彻底解决,“垃圾围村”又迫不及待出现。

住建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每年产生垃圾1.5亿吨左右,其中只有一半得到处理。垃圾正从水泥森林向人们心目中的桃花源蔓延,让一些美丽乡村黯然失色,甚至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城里人“菜篮子”、“米袋子”和“水缸子”的安全。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积极推进农业环保工作。但截至目前,垃圾围村问题依旧突出,与“全国90%以上行政村的生活垃圾要得到有效治理”的目标还具有一定差距。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是农村常见的垃圾处理方式,还有一种简单方法是就地燃烧,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反而造成了二次污染,也有许多地方采取“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方式,但同样没有达到源头治理、科学处置的效果。正如河南出现的问题一般,“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中习惯转变还不够”“没有形成清扫、收运、处理的完整链条”“没有配置垃圾清运车辆,或垃圾清运频率满足不了需求”,这些都暴露出破解垃圾围村中系统思维的缺乏,才陷入了见子打子、提襟见肘的困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垃圾围村非一日形成,治理过程同样也非一蹴而就,还需具备系统思维,多管齐下,久久为功。要从源头控制上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除了引导村民分门别类、回收利用外,可通过村规民约方式,建立基层自律自治长效机制,帮助村民树立环保意识,承担环保责任。要从管理处置上实现垃圾“无害化”和“有序化”,可建立城乡一体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规划,通过完善硬件设施、提升处理技术、探索市场运作、强化监督管理等方式,形成清扫、收运、处理的完整链条,促使废弃垃圾有人收集、有人清运、有地存放和有法处理。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说到底,垃圾围村是事关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大事,不仅是村里人的事,也是城里人的事,不仅是百姓的事,也是社会和政府的事。如此系统工程,还需以系统的思维、统筹的理念、更高的站位来抓落实。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