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扶贫楷模王新法 激发脱贫攻坚新动力

2017-05-06 10:30:2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王志群] [责编:印奕帆]
字体:【

“扶贫楷模”王新法同志,用热血和生命诠释了对党没有任何杂质的忠诚、对革命先烈没有任何水分的虔诚、对人民群众没有任何虚假的至诚。王新法同志是扶贫英雄,是时代楷模,是当代共产党人的一面镜子。当前脱贫攻坚正处于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关键时期,我们扶贫战线的同志,要弘扬楷模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发扬优良作风,激发脱贫攻坚战新动力。

学习扶贫楷模王新法,砥砺忠诚于党的政治品格。王新法同志是共产党人胸怀崇高信仰的典范,他用一生的奋斗和奉献诠释了对党无限忠诚的政治品格。他在给妻子的书信中写道:“如果我入党是一种信仰的话,那么,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找到比共产党更值得信仰的信仰”。他曾说过:“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党,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要自觉地报效祖国”。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他始终咬定青山不动摇,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和最大的事业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上下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精准扶贫、不落一人”,这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学习扶贫楷模精神,就是要以王新法为榜样,砥砺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可靠保证。

学习扶贫楷模王新法,倾注诚心诚意的为民情怀。“老百姓心里有杆秤,不用多说什么,只有让老百姓真正切身感受到党的温暖,我们才算尽到了应尽的职责。”王新法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不顾修建公路劈山炸石的险恶环境和村民善意劝阻,带头书写“如果出现不测,由我自己承担,绝不给他人添责”的生死状。他生活朴素简单,与村民同吃同劳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被联名推举为“名誉村长”。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我省的贫困面有所缩小,贫困程度有所减轻,但仍然是扶贫大省,全国15个重点扶贫片区占了2个,目前还有49个扶贫重点县、5871个贫困村、331万贫困人口,要在4年时间里实现全部脱贫,平均每年需减贫近百万人,而且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同时,过来3年已经脱贫的352万贫困人口还需要花大力气巩固防止返贫。学习扶贫楷模精神,就是要深入学习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人民是最大的靠山,把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作为最光荣的政治使命扛在肩上,以民苦为苦,以民忧为忧,焚膏继晷,真抓实干,兑现向全省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决不把脱贫攻坚的历史重任留给后人。

学习扶贫楷模王新法,坚持求真务实的创新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能否实现“先飞”“先富”,关键看干部群众有没有求真务实的创新精神。在一点上,王新法做出了示范。我们学习扶贫楷模精神,既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又要练好“绣花功夫”精准干。要务实创新抓源头,健全建档立卡动态调整机制,确保扶贫对象更加精准。要务实创新抓重点,完善“七个一批”模式做法,提高扶贫措施有效性。要务实创新抓基础,着力解决基层组织力量不强、经济功能薄弱、基础设施滞后、陈规陋习严重等问题,提升贫困地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学习扶贫楷模王新法,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为百姓做事,不一定要身居高位,但一定要身体力行。”王新法初到薛家村时,村民人均收入刚到2000元。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拿自己的钱,吃自己的饭,干百姓的事,村民们信任他、支持他。他带领村民披星戴月、披荆斩棘,修建山路15公里,架桥6座,建好安全饮水源、1100亩生态茶园、“山河圆”烈士墓园和村民公墓,村民人均收入增至6000元,不仅摘掉了贫困帽,还步入省级文明村行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王新法知难而上、一往无前、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发了村民战胜贫穷的勇气和斗志,成就了薛家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立下誓言,薛家村一天不脱贫,一日不离开。如今薛家村脱贫了,他却长眠在六塔山的“山河圆”。脱贫攻坚是一场不能等、必须赢的大决战。要破除“等靠要”思想,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扶贫战线的同志要勇挑重担、决不推诿,冲锋在前、决不缩头,不破楼兰、决不收兵,奋力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伟大业绩,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作者系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