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条路径推动全省文化创新发展

2017-04-21 06:54:0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杨金鸢] [责编:夏博]
字体:【

2016年,湖南文化产业总体发展势头很好,全省文化和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911.26亿元,同比增长12%,占GDP比重达6.12%,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部署,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以提高发展质量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努力构建文化创新体系,着力打造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全面提升湖湘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

走融合发展之路。文化产业要赢在新的起跑线,必须打破产业界限,推动建立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融合发展格局。一是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深度融合。依托报业、广电、出版等优势板块,支持壮大新湖南、芒果TV、时刻等平台,实现从内容生产、技术平台、传播渠道到营销市场多层次、全方位融合。二是推动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按照全域旅游理念,加快13条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推介,加快文化体验、健康养生、科普旅游、研学旅行、工矿旅游等新业态发展;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产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强调互联网思维,催生一批文化新产品、新业态;推动文化与资本融合发展,以创建国家级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为目标,构建完善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投融资体系;推动文化与体育融合,支持发展体育竞技表演、体育休闲健身、体育运动服务,体育食品养生;推动文化与制造业融合,促进文化渗透到产品生产、销售流通全过程,助推湖南制造向湖南智造的华丽转身;推动文化与农业融合,把文化与全面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和精准扶贫有机结合,大力发展观光、休闲、体验、生态农业;推动文化与创意设计融合,以城市建设、风景园林等为重点,促进创意设计融入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

走特色发展之路。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要深入挖掘优秀湖湘文化,通过特色化、差异化错位发展,逐步形成一县一品、一乡一品,多点支持的发展态势。做大县域特色文化产业。以13个文化旅游特色县示范引领,通过创意转化、科技提升、市场运作,将各地独特的自然禀赋、人文历史景观、民俗风情、传统手工技艺和土特产品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建设一批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特色村镇。加强“非遗”生产性保护。鼓励“非遗”传承人再创造、再生产,支持动态活性保护,使其成为日用品、实用品,打造湖南民族特色文化品牌。打造特色品牌节会。发掘各地民族节庆文化内涵,提升节庆创意品质,重点办好吉首鼓文化节、六月六山歌节、瑶族盘王节、大戊梁歌会等节会活动,办成民俗展示、特色产品展销平台,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走转型升级之路。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必须高标准、高起点规划,优化结构与布局,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突出“长株潭”核心。鼓励长株潭以资本为纽带,以技术为手段,不断打造行业“现象级”文化产品,引领辐射全省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平台。对标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加快形成马栏山创意集聚区,力争形成“北有中关村、南有马栏山”的发展格局。做强做优骨干企业。完善骨干文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支持跨行业、跨地区兼并重组,打造一批“湘”字号文化旗舰。

走文化惠民之路。文化供给侧的改革,要以公共文化需求为导向,实现文化惠民。抓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规划建设县级“四馆一中心”,完成第二批279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实现7个民族自治县1000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抓文博产品创意开发。推动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等文化文物单位开发文化创意产品,让馆藏文物和沉淀的文化资源“活起来”,形成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抓好文艺精品创作。坚持正确的文艺创作导向,围绕建军90周年、党的十九大等节点,策划重点文艺创作生产项目,鼓励多出原创、精品力作。创新艺术形式,繁荣文艺创作与传播。

走开放发展之路。统筹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挖掘湖湘文化底蕴,构建国际传播体系,用世界的语言讲好湖南故事、传播湖南声音,增强外界对湖南的认同。壮大主体,加快培育一批有出口潜力的文化贸易企业,保持国家重点出口文化企业20家以上,打造一批省级文化贸易基地。搭建平台,精心组织文化企业参加沪洽周、文博会等境内外国际性知名展会、接洽活动及文化交流,支持省内举办国际性文化交流交易活动。

(杨金鸢 作者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