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二维码乞丐”不该一味纵容

2017-04-18 09:54:0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苑广阔] [责编:曾晓晨]
字体:【

最近有网友爆出,在济南王府池子附近,一名乞讨人员拿着一个筐子,上面一张二维码照片亮了,网友惊呼,现在乞讨人员都信息化,可以用微信支付了,简直太可不思议了。(4月17日中青网)

关于职业乞讨,在微信朋友圈曾经流行着一句很经典的话:遇到要饭的,你就给他点钱,而遇到要钱的,你就给他点饭。这句看上去很有道理的话,在现实中却难以行得通,因为街头的乞丐,几乎都在要钱,而鲜有要饭的。为此,媒体还曾经曝光过,有乞丐在纸板上写明“要几块钱吃饭”,结果真有好心市民给他买来面包、牛奶,结果一转眼就被扔进了垃圾桶。为此还有网友总结出了自己的“施舍标准”:对于那些身体有明显残疾的,可以施舍,而对于身体健全的,不予施舍。

这个“施舍标准”虽然比较粗糙,难言科学,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可言。问题是,很多身体健全的职业乞丐,也通过各种高超的化妆技巧、表演功底,伪装成肢残人士来博取同情。可以说,现在的职业乞讨现象,确实让人防不胜防。而济南一些地方出现的“二维码乞丐”,则把这种职业乞讨的无底线,推向了新高峰,也引起了市民的质疑与不满。

尽管“二维码乞丐”的出现,闪现着“互联网+”思维,但终究还是一种不劳而获。而在网友们看来,既然都能用得上二维码乞讨,说明其有能力配备智能手机,有能力支付话费、流量费,这哪里还用得着乞讨为生?但是对于职业乞丐而言,如何能够要得到更多的钱,才是他们唯一要考虑的事情,不是经常有人以“没有零钱”为由拒绝施舍嘛,现在我让你扫码付钱,看你还有什么理由。

不管怎么说,职业乞讨都是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多数地方政府从妨碍城市形象的角度来给予规范和整顿,其最大的问题在于其宣扬着不劳而获的价值观,尤其是那些以弄虚作假的手段博取同情的做法,已经算得上是一种欺骗。

为此,我们希望相关部门加大对真正生活陷入困境、不乞讨就无法生存下去的人的救济力度,但是对于那些将乞讨当职业的,甚至在新技术上动心思的,则应该继续加强整顿,公众也不要轻易对这样的职业乞丐滥施同情心。 苑广阔(广西职员)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