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用读《三国志》的眼光看《三国演义》

2017-02-20 10:23:5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关育兵] [责编:印奕帆]
字体:【

继2009年的《大秦帝国之裂变》、2013年的《大秦帝国之纵横》之后,暌违四年,《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的第三部《大秦帝国之崛起》近日在央视一套开播,各视频网站同步跟播。这部三年前出品、讲述秦昭襄王当政之后朝野权力争斗的历史正剧播出,适逢最近古装IP剧混战。单看数据,《大秦帝国之崛起》收视率不及《孤芳不自赏》、《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剧,但口碑却出奇的好,有不少媒体更其把封为“国产古装剧重新崛起之作”。(2月18日《羊城晚报》)

《大秦帝国之崛起》刚播了8集,就已经赢得了一些观众的打分鼓励,该剧豆瓣评分目前达到8.9,其中五星评级高达62%;更有人称其是“古装剧的一股清流”。这很大程度上,得益其原著。《大秦帝国之崛起》改编自西北大学教授孙皓晖的历史小说《大秦帝国》的第三部。在整套作品中,除了进行适度艺术加工之外,故事线索、人物等元素全部根据史料写作,历史还原度颇高,是实实在在讲述一段历史。当然,也有一些观众直言“这部剧不是无可挑剔,不该扣这么大的帽子”。

《大秦帝国之崛起》中涉及了一个历史人物——“芈八子”,也就是“芈月”。所以,不少剧粉把近两年热播的古装剧话题大作《芈月传》、《琅琊榜》等做比较。有人吐槽,孙俪版芈月是“一路靠男人才能开挂的玛丽苏、白莲花”;而《大秦帝国之崛起》中,宁静饰演的芈八子确立的是女政治家的形象,更接近历史原型。

怎样看待这两部历史剧呢?或者进一步说,怎样才是严肃历史剧、戏说历史剧的正确打开方式呢?

笔者想到了《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陈寿著的《三国志》,显然是了解三国那段历史的最佳方式,对于史学家和历史爱好者来说,自然会觉得《三国志》更真实。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显然就有了戏说成分,甚至对历史人物以自己的偏好加以了篡改,最低也是“三分真实,七分虚构”。然而,这丝毫不影响其受群众喜爱的,甚至荣登四大名著。如果以这两本书来比喻《大秦帝国之崛起》和《芈月传》,这其中的道理就很好理解。作者的追求不同,价值取向不一,要说谁优谁劣,就很难下定论。换言之,你不能用读《三国志》的眼光看《三国演义》,因为他们本就不在一条跑道上。

当然,相比于完全的史书,《大秦帝国之崛起》也有了艺术加工;相比于《三国演义》,《芈月传》可能更少了历史的真实,而多了艺术的虚构。完全的厚此薄彼,并不恰当。他们所想呈现给观众的,本就不是一个共同的目的。

由此,笔者想到了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他的武侠小说,大都是切开真实的历史,作为一个引子,然后完全照自己的构思来推进故事。很显然,你用历史的观点来看,那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岂不是一文不值?

人们期盼历史正剧,是因为现在戏说历史剧太多,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大秦帝国之崛起》能从其中突围,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欢迎。这就犹如戏说历史剧的出现一样,也是在历史正剧的审美疲劳之后让人眼前一亮的。

其实,无论严肃历史剧,还是戏说历史剧,要想拍成经典,并不单单靠的是叙说的方式,更重要的,还在于其艺术功力。应该说,这几年,严肃历史剧虽然拍的少,却并非没有,却只有《大明王朝1566》和《大秦帝国》引起关注,获得好评;同样,戏说历史剧拍得虽然很多,但真正热播的却也只有那么只部。靠叙说的方式取胜,并不牢靠,最终还要看其艺术水准和质量。这才是完胜的方式!

除此之外,观众的个人偏好、旨趣,也需要不同的历史剧来满足。单一的叙说方式,最终产生的,无非是审美疲倦。当然,再严肃的历史剧,也不能完全等同于历史,那就叫做电视史书,而不叫电视剧了。同样,再戏说,也不能违背最基本的历史常识,那就是误导观众、愚弄观众了。这还是要有一些底线的。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