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奖励生育才是人间大道

2017-01-24 17:38:1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罗竖一] [责编:印奕帆]
字体:【

2016年1月1日,中国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其成效如何呢?

据《新京报》等媒体报道,2017年1月2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表示,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抽样调查推算数据,全年出生人口达到1786万人。根据卫生计生统计数据,2016年全年住院分娩活产数为1846万人。

事实上,2016年全年的出生人数,还有别的说法。譬如,据2017年1月9日一财网报道,在直属国家卫计委的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官网首页上,有一个每秒钟都在变动的人口时钟,实时显示中国人口总数和出生人口数量。2016年12月31日,该人口时钟显示2016年出生人口的总量为1618万人。

究竟谁的数据可信,谁的数据存在造假,作为局外人一时半会儿大都难以知晓。然有一点则是一清二楚的,即杨文庄声称,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目前看还是完全符合预判的。

果真如杨文庄所言吗?中国计生体制内难道真有神人不成?

众所周知,中国人口学会会长、国家卫计委专家委员会成员翟振武,可谓中国计生体制内的“带头大哥”。但是,他在很多场合都强烈反对全面放开二胎。比如,翟振武在2014年3月的《人口研究》上发表论文解释了为什么不能全面放开二胎:生了1个孩子的15-49岁妇女有1.52亿,60%-70%有生二孩意愿,全面放开二胎的话,将累计多出生9700万人,每年出生人口峰值将达到4995万,生育率将达到4.5。

听其声,观其文,真是吓死“宝宝”了。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中国人至今还顽固地认为“生育一个就是好”,其中包括一些所谓的高级知识分子、官场达人。所以,2014年7月10日,国家卫计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在新闻发布会上也采纳翟振武的数据,认为如果全面放开二孩,多生9000万人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会造成很大影响。

但是,面对日益严重的人口问题,以及由其衍生出来的家庭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等一系列问题,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最高层果断地一脚踢开了翟振武等“人口砖家”、“伪神人”的各种歪理邪说,以及某些部门或机构的诸多误导,而大胆地在2015年10月,通过十八届五中全会力推全面二孩政策。

不可否认,中国正式实施全面二胎以后,新生儿较之以往有所增加。但是,这跟多年的计生压制之释放关系密切。何况,日前全国妇联发布的调查报告则显示,有生育二孩意愿的为20.5%,不想生育二孩的为53.3%,不确定是否生育二孩的为26.2%,不想和不确定生育二孩的家庭合计为79.5%。而且,据国家卫计委数据,“十二五”期间育龄妇女总量每年减少350万左右;“十三五”期间,每年减少500万人左右。

另外,正像杨文庄所讲,照料压力、养育成本、女性的职业发展,以及追求生活质量等因素,对人们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约束增强了。有调查显示,育儿成本已经占到我国家庭平均收入的近50%,教育支出是最主要的一个负担。还有,托育服务短缺非常严重,0~3岁婴幼儿在我国各类托幼机构的入托率仅为4%,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50%的比例,我国80%的婴幼儿都是由祖辈参与看护。近年来,大中城市房价攀升,许多家庭也由于这些因素在考虑推迟生育。同时一些用人单位,担心女性生育二孩提高用人成本,就业歧视问题也有所显现。一些地方女性产假、哺乳假等权益落实不到位,母婴设施缺乏,女性在兼顾家庭和事业发展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顾虑。

尤其值得整个中国社会,包括最高决策层特别要注意的是:目前,中国60岁以后的老人已经超过2.2亿,2035年时60岁以后的老人将高达4亿人;中国不孕不育的适龄者有4000多万,而这一数据还在快速增长;中国结构性光棍大约有4000万人;据中国卫生部《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估算,中国每年新增7.6万个失独家庭,全国失独家庭超过百万个,而《大国空巢》一书作者、著名学者易富贤进一步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推断,中国现有的2.18亿独生子女中,会有1009万人或将在25岁之前离世,即不用太久之后的中国,将有1000万家庭成为“失独家庭”;中国心血管病患者约有2.9亿人,发病人数仍在持续增加;中国有1.1亿糖尿病患者,而且还有5亿中国人正处于糖尿病前期;在西医过度医疗和虚假医疗等残酷的现实下,中国的药源性疾病呈现疯狂增长态势;中国年轻劳动力下降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不过,稍微让人有点欣慰的是,据《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报道,目前,按照中央的要求,国务院40多个部门已明确分工,推进全面二孩政策落实。

但是,跟中国的诸多残酷现实相比,如果仅限于此,还是远远不够的。

综上所述,笔者罗竖一认为,中国奖励生育才是人间大道。换言之,中国不仅理当早日彻底废止计生,而且应该千方百计地奖励生育者。惟有如此,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中国梦才能早日实现。否则,一切的一切都终将会成为泡影。(文/罗竖一)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