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融结合是国企供给侧改革重要突破口

2017-01-23 08:13:4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叶新平] [责编:蒋俊]
字体:【

制图/周双

叶新平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之一,也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资本与实业融合、走产融结合之路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突破口。随着国企供给侧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企业转型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谁能提供“新动能”,市场就拥护谁;谁能率先发展金融、实现产融结合,谁就能抢占市场高地、引领市场潮流。

产融结合是国企创新发展适应新常态的重要途径。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较市场经济建设起步较晚,迄今为止,我国资本市场未臻完善仍是制约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经济新常态下,国有企业要取得规模发展、形成核心竞争力、获取盈利优势,能否拓展企业金融、实现产融结合是重中之重。特别是金融资本平均利润率明显高于产业资本的利润率,而对于国有企业依靠传统的产能性扩张战略,已无法使自身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与整个市场体系相匹配,以至于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遭遇边缘化或被淘汰。要提高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效率,适应经济新常态,就必须棋先一着,主动积极创新金融资本的运作模式,促进企业金融发展的常态化,实现产融结合。

产融结合是国企拓展市场的新动能。金融对国有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也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到有鱼的地方去撒网,到有草的地方去放羊,到有活力的地方找市场”已经成为国有企业产业多元化和经营国际化发展的真实写照,但“撒网、放羊、找市场”都需要雄厚的资金配套与平台支撑。随着业务布局不断拓展,对资金支持与融资服务需求也相应迫切,产融结合有助于推动国有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其不仅能够为国有企业的国际化、产业多元化与规模扩张提供资金支持与全新的发展方式,而且能够满足这一过程中国有资本所承载的国家安全责任,使其在全球经济金融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练好内功,提升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此外,在新兴的非饱和市场里,资本化扩张可以避开初创阶段的约束性风险,轻松转型,从而促进创新科技或高技术含量的朝阳产业快速成长。产融结合为产业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同时为金融产业提供活力和基础。

产融结合是国有企业自身创新发展的重要保证。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市场是不断变化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它的兴衰起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发展、抵御风险、实现基业长青。以建筑施工行业为例,2014年国家推出PPP模式以来,以投标为主的传统施工项目越来越少,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从以施工能力为主的竞争逐渐转为以投融资能力为主的竞争,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湖南建工抢占了市场变化的先机,及时快速跟进PPP新商业模式,在省内率先成立产业基金管理平台——湖南建融资产管理公司,积极引入高端金融人才,通过一年多的运营,目前已与多家金融机构联合发起成立了超过100亿元基金,通过投贷结合,可支持1000亿元以上项目实施,很好地解决了PPP投资项目的资本金不足的问题,通过公司的投融资服务能力,有效支持了集团主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为集团进入智慧城市建设、建筑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住宅产业等提供了有力支撑;产融结合也使得我司从单一的建筑企业转变为产业多元化发展的综合型建设投资集团。

产融结合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推进企业的供给侧改革步伐,实现产融深度结合,加上体制、机制的创新,人才、技术、管理的支撑,并使之拧成一股合力,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动力;但是在产融的深度结合上,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创造产融结合发展的政策支持环境。产融深度结合是一门“新学问”,没有“老路子”和“旧模式”。提升企业的金融能力和经营能力,必须要实现产融结合,政府和企业都要开拓新思路、探索新途径、摸索新方式,如进一步拓宽对国有企业重组,支持国企并购持牌金融机构,给予大型优秀国有企业集团多一些市场化政策,简化审批流程等等。

当然,国有企业自身更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谋划好发展战略定位与发展模式优化,深入推进产融结合工作,金融服务是产业发展的工具和手段,其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产业自身的发展;在发展金融服务业的同时,又不能盲目追求大而全,要研究实施与自身主业密切相关的核心金融服务,避免因为贪大求全而导致的效率降低与资源浪费,要科学建立多重“防火墙”,加强企业内部交易的监管与风险管控,要通过管控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多种方式,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和控制体系,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等等。完善企业产融结合的监控机制,防控经营风险,要注重产融结合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各种激励性措施积极引进具有金融实践背景的高端人才,推动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与资本运营能力的提升,使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够真正得到落实,真正成为企业深入骨髓的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理念。

(作者为湖南建工集团董事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