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政治当成为青少年学生忍不住的新努力

2017-01-16 10:12:2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李云勇] [责编:印奕帆]
字体:【

1月14日红网刊文《高校“特殊”作业为何层出不穷?》:一些学校和老师,习惯以挂科、评奖评优、延迟毕业等相威胁,给学生布置“特殊”作业,而其中的一些“特殊”作业,比推广公众号的性质更为恶劣。此前《北京青年报》就曾报道,山西省运城市一所职业学校,安排汽车营销专业的学生,到一家仓库做与专业毫不相关的拣货、分货工作,以完成社会实践作业……

高校“特殊”作业层出不穷,问题在学校,根子在学生。

首先表现在大多数学生对政治的超级冷漠。虽然有“五道杠少年” 和“不要让考卷决定未来”的阿玛尼少年,如此热衷政治的奇葩人才毕竟是少数,是异类。不知从何时起,“风声雨声读书声,我不作声;家事国事天下事,关我屁事”开始流行,越来越多的学生远离政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考试书”,延续至今,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政治应付了事,哪怕就算政治考试得高分,对政治也照样缺乏热情。要学生们就政治发表看法,不是空话套话,就是退避三舍。

其次表现在社会和老师对政治的错误引导。社会和学校极力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创新与发明,或明或暗示意学生远离政治,或选择性关注政治。如此真能趋利避害吗?漠视政治,意味着不敢提出质疑和抗辩,意味着盲从的增多,意味潜规则横行,比如一些名校研招保送比例接近100%,断了普通高校学子的求学路;大学学术近亲繁殖,让国家、社会、民族跟着受害,科技创新乏善可陈;男女不得同行、聚餐之类奇葩校规层出不穷,学生必须点赞等奇葩要求就能大行其道。

奇葩校规屡见不鲜,奇葩要求层出不穷,事实一再证明,学生远离政治,并不能独善其身,反而容易受害,为什么会这样?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大多数学生丧失了政治热情后,不会谈论政治,不懂得关注自身合法权利,不懂得运用恰当手段去积极维护自身受到侵犯的合法权利,很容易让少数精致的既得利益者联手,借用学生不关注政治的便利,大肆谋取私利,随意侵犯大多数学生的合法权益。这样的现象并不鲜见,让人担忧。恰在此时,传来了让人眼前一亮的好消息。

厦门两会召开之际,二十多份“特殊”的建议也热情满满地涌进报社。这些建议均出自厦门双十中学初二年级学生之手,涉及的领域涵盖了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据了解,让学生写“两会”建议的做法,是该校思想品德老师牛犇向全年段学生发起的倡议,目的是想增强学生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让牛犇欣喜的是,最终回收的许多学生建议质量都很高。(1月12日《海峡导报》)

“公交站设立实时信息牌,为市民及游客出行提供便利;将个别废弃的BRT地面站点改造成‘流浪人员救助站’”。初中生如此关心政治,或许不完善,但是相比较“不要让考卷决定未来”(民众纷纷质疑:“没有了考卷,其他孩子怎么和你比未来?”),习惯挑剔的我要对这些孩子脱帽致敬。道理很简单:为少数人说话,为别人维权,其实也是为自身维权,不简单!

政治不是学生想回避就能回避的问题,其实学生学习当中经常可以遇到政治问题。以《读者》登载过的中日甲午海战历史试题为例,中国数十年考死记硬背,日本倡导发散性思维,无须标准答案。中国大陆学生学习,目光沉滞于过去。日本学生学习,回望过去,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培养出来的学生有创意、有思考、有方向、有出息。中国学生应敢于发声,要求改变这种落后的教育理念和考试制度,让历史学习和政治教育不再一代代地禁锢思想,祸害后人,祸害国家。

生活处处有政治。无论政治曾如何“伤”人,倘若学生不对政治“好”,政治怎么可能对学生“好”?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主人,岂能对政治视而不见呢?权利不会从天降,如果青少年学生远离政治,人家就会打着“为你好”的招牌随意侵犯青少年学生的合法权利。青少年学生如果漠视政治,不去维权,不善维权,奇葩校规何时休?奇葩要求何时休?是可忍,孰不可忍?为了权利不被侵犯,为了社会更加美好,谈政治当成为青少年学生忍不住的新努力。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