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女大学生”变成“低俗”的代名词

2016-12-07 18:55:53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杨刚] [责编:印奕帆]
字体:【

11月30日,10G“裸条”照片和视频资料的流出引爆了舆论热点,压缩文件内容涉及161位女大学生,师范学校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成了“重灾区”。消息一出,令整个教育界哗然,“裸贷”由此成为了“女大学生”的又一被动标签。如今在社会上,一提“女大学生”四个字,总有好事者毫无因由地做恶意的联想,一颗老鼠屎就毁了一锅汤。“女大学生”本该是饱读诗书、超凡脱俗的,却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恶性事件,被某些“害群之马”变成了低俗的的名词。“女大学生”四个字就莫名地与自私自利、贪慕虚荣、拜金主义划上了难以抹去的等号。

从网上流出的所谓“贷款协议”来看,简直触目惊心,仅协议内容就令人惊魂未定。作为在校女大学生,没有收入来源,没有信用额度,没有还贷保障,更没有可抵押财物,她们就随意填写自己的姓名、年龄、身高、身份证号码、学生证号码和担保人等信息,拿自己的裸照和视频做了抵押。她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具备基本的法律常识,对“裸贷”的违法性都是心知杜明,却“明知自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借贷的动机却多是为了买电子产品、奢侈品、人性消费。为了一时的享乐,竟不计后果地贱卖了自己的尊严,没有了礼义廉耻,更没有了道德底线,有失“女大学生”知书达理的身份,更逾越了一个人的底线。

我们虽身处在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女性获得了解放,不用再“大门不出,二门不卖”,但也绝不能把自渎当成“家常便饭”吧?汉代儒学大家杨雄在《法言义疏》里有云:“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自爱,仁之至也;自敬,礼之至也。未有不自爱敬而人爱敬之者也。”人贵自爱,自己都不尊重自己了,又怎么祈求别人去尊重你?无论到什么时候,作为女性都必须懂得自爱自尊,没有什么比尊严更贵重的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尊严故,二者皆可抛”。我们可以不讲“三从四德”,但绝不可以摒弃“名节和尊严”。这一点是作为一个人的基本常识,然而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大学生却可以为了利益而出卖尊严,这得是多么扭曲的价值观在作祟啊?

个人信息泄漏、“裸条”标价出卖、贷款“肉偿”,这都不是最坏的结果,一切都在她们的预料之中。与其说她们可怜不如说她们“最有应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些“裸贷”的女大学生出格的行为,折射出的是她们沦陷的灵魂,已完全超乎了我们正常的思维逻辑,彻底颠覆了我们传统的价值观。“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失足事小,失节事大,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道德底线。作为有道德、有底线、有知识、有教养的中国人,是没有办法理解她们这“出线”的行为,更不可能去同情她们。

要知道,这些“裸贷”其中的“女大学生”并不是受害者。真正的受害者是在被动的情况下才存在的,而她们是自愿的、主动的,从她们抵押的照片中看出,她们都是“乐意之至”的。她们不是受害者,而是“加害人”,出卖了自己的尊严,践踏了自己的灵魂,玷污了“女大学生”的名誉。这种事情不是由此开始,类似的事件时有发生,就是因为个别人的自私自利、贪慕虚荣、享乐主义,才污染了“女大学生”的名片。好事者总喜欢“一叶障目”式地给所有“女大学生”贴上低俗的标签。可是“嘴长别人身上”了,只要我们不彻底净化大学教育环境,就会有这样那样的“低俗行为”存在,谁也无法制止“好事者”乱贴标签。

“女大学生”是一个群体,不是一个人,不能因为个别人“乱来”就要承担“感情的负债”和“道德的谴责”。这笔负债太昂贵,这份谴责太沉重,她们承担不起,也不该由她们来承担。法制建设的重视,价值观的重塑,道德教育的抓紧已迫在眉睫,这是国家、学校、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所在。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