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银行暴露农村金融多重隐忧

2016-11-10 14:44:0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宋鹏伟] [责编:印奕帆]
字体:【

近日,河北省藁城市常安镇永安村的村民发现,多年来在农村信用社代办点存的钱不翼而飞了,代办点唯一的工作人员张风绵也联系不上。当地北楼信用社证实,村民们手中的存款凭条全是假的,张风绵经营的信用社代办点也是假的。这个代办点早在2005年就被注销了,但张风绵仍以农村信用社代办点的名义经营。警方透露,此案涉及500多户村民,金额超过2000万元。目前,张风绵已到当地公安机关自首。(《北京青年报》11月10日)

不得不说,开个假银行也许是比抢银行更“高明”的犯罪——人们会乖乖把钱送上门,而且不容易惊动监管部门。这个张风绵就是这么干的,而且一干就是十一年,如果不是投资失败导致无法兑付,不知还要开到什么时候,给村民造成多大的损失。

如此胆大心细的人不止一个,上当的村民更是不计其数。2015年,由于做生意筹不到钱,山东的张某干脆在村里自己开了一家建设银行,没想只骗了一个人就东窗事发;2016年,为了能有更多资本买货和放贷,江苏的崔某将自己在村里的小卖部打造成“银行网点”,事发时已吸收20多万元存款。

诸多案例表明,农村已成为山寨银行的重灾区,各种“金融服务站”“信用社代办点”“经济合作社”也许仍在非法揽储,并且随时准备跑路。原因倒也简单,一方面是农民的金融常识欠缺,很多留守老人缺乏对金融机构的鉴别能力;另一方面,与城市不同,农村是个熟人社会,看到工作人员和其家人都是本村的,已经打了多年交道,就不自觉地产生了信任感。更重要的是,农村金融机构欠缺,农民往往没有选择,更没有李逵在身边震慑李鬼,也给了犯罪分子以可趁之机,让他们拆东墙补西墙的庞氏骗局屡屡得手。

显然,如果不是资金链断裂导致兑付危机,也许至今警方都不会介入,那么亡羊补牢应在何处发力呢?村委会和被冒名的金融机构显然难辞其咎,前者有义务避免村民在家门口上当受骗,后者应当爱惜自己的羽毛,两者在此事中至少都有失察失职的责任。此外,还应当完善农村金融网点的布局,并加强对村民防范金融风险的宣传教育,避免他们陷入山寨银行和非法集资的陷阱。

当金融服务遇到农村“空心化”,政府的帮扶与监管都必须跟上,除了算经济账,也要尽到社会责任,让相对弱势的群体不再继续被“掏空”。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