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用“传统思维”来看待新高考

2016-10-30 11:03:5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王彬] [责编:印奕帆]
字体:【

日前,浙江省教育厅下发《关于纠正部分普通高中违背教育规律和教学要求错误做法的通知》,对部分高中借高考改革任意加重师生负担的行为进行了通报并予以纠正,同时对于违规者明确了惩罚措施。相对于传统高考,成绩计入高考总分的选考科目开考时间大幅提前。三年高中,学考加选考的场次最多可以达到22场,这样的考试密度让考生和家长,甚至教师倍感压力。(10月29日 澎湃新闻网)

从浙江的新高考改革方案来看,一个基本的逻辑出发点是扩大教育的选择性,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而现在,浙江的新高考改革方案已经逐渐变成现实,可现实所映射的不仅是学生自主选择权的增加,随之而来的还有更大的压力,更沉重的师生负担。

新高考改革的逻辑出发点没错,增加学生选择权本身也是为了分散传统高考给学生带来的那种压力,给师生减负。可实际操作中怎么又成了给师生增加更多的压力?其实个中原因不难理解,要从现实的变化与思维关系上去考虑,最终,板子就得打在“思维没有跟上现实”的问题上。

也就是说,虽然新高考改革让高考的现实改变了,但关于高考的思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变。一些高中仍持有逢考必选、追逐满分高分、过度追求升学率这样的“传统思维”,是在用对待传统高考的架势对待新高考的每一次考试,骨子里还是“高压学习,苛刻成绩”那一套。动不动就搞全面停课和集中应考,其本质仍是违背教育发展规律和教学要求,根本就没有真正理解新高考改革的实质用意。如果仍持有这种思维,传递到师生那里,岂不是把原来的一次冲刺变成了反复冲刺,而不是所期待的那种层层递进,不断提升的状态,这显然有违初衷了。

还有,面对新高考的压力,也得辩证看待,不能一概而论的批评。因为有些压力是额外附加的,但有些压力也确实是在新高考改革中所必须要承受的。就拿学生的抱怨来说,一些学生觉得高一就要选择选考科目,进入高考“备战”,在迷茫中会感到突如其来的压力。其实,早早的选科目,能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对学科更有倾向性,兴趣能打实,未来的专业选择也会逐渐明了,会缓解填志愿时的无措和未来的迷茫。

换句话说,就是今天的“小迷茫”是为了给明天的“大迷茫”解忧。新高考改革给学生的合理压力带来的是明天更好的选择。所以,不要在这方面陷入“高一高二积累,高三冲刺”和“拼尽全力备战高考”的传统思维误区,更应该分清主次,看的长远些,学会主动适应,甚至是为其改变。

其实,“新高考”作为一个新事物,其逐渐推进的现实也随之带来了一种新思维。高考次数增多,学生选择权增加的现实就带有“淡化成绩,坦然面对高考”的新思维,实质是人性化的追求公平。这新思维不仅与改革的初衷相关联,更契合科学理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新思维下,不仅会更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要求,也让学生真正通过考试得到锻炼提升,更让教育更加符合人性发展的需求。

当然,改革之初遇到问题是难免的,因为其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因为要学会找问题。而现在,首先就要看得见现实中新思维存在“短板”的问题。目前,新高考改革的相关方需要尽早接受改革带来的新思维,抛弃那些“传统思维”,让思维跟的上现实状况,达到一种实际的平衡点,改革才能行之有效的推进下去,高考的公平公正和学生的健康发展才有保证。否则,思维与现实的分离,必定是改革的障碍。最后,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新高考改革”我们为什么出发。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