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的士”该成为一种潮流吗?

2016-09-26 18:31:4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袁伟] [责编:印奕帆]
字体:【

据央广网报道,9月24日,福州公交出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首批推出100辆“公务的士”,在为公务员提供公务用车定制服务的同时,还可为公务员家庭用车提供服务。(9月25日《京华时报》)

机关用车需要专供,由此产生了“公务的士”,从提高公务效率上说,有一定的必要。既然是市场化合作,那么,企业向政府部门提供用于工作性质的专供产品,这应该都是不成问题的。可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必然要经受得起公众的质疑和拷问。其必然性何在?此种现象是合理的吗?我们是否该热捧它使之成为一股潮流呢?

现在出现了一个专门为公务员服务的出租车队,就让人心生疑惑。是因为公务员用车量大,而现有的车辆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吗?还是因为公交车与网约车太耽误工夫,让公务员要付出额外的精力和时间呢?

不仅如此,有网友也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专用公务车而需要通过出租车满足出行需求的,远不止政府公务员一个行业,其他社会各行各业的人员,同样也有这方面的需求。如果设置“公务的士”是合理的必须的,那么其他行业是否同样也应设置相应的专用的士呢?是不是也应该有“教师的士”、“医生的士”或者“军人的士”呢?只要他们在出示相关证件之后就可以享受这一服务呢?如果真的把人们按照这样的阶层等级划分,那么这会不会是一种变相的特权主义呢?而如此一来,其原本的普遍服务属性将如何体现,消费者自由选择出租车的消费选择权,又将从何谈起呢?

网友们问得最多的问题是,车改后公务员使用公务的士,是公费报销,还是自掏腰包?或是既有自掏腰包,也有公费报销?虽然有相关解释说,福州公交出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推出“公务的士”,是企业行为,与政府无关,公务员坐不坐“公务的士”是个人的行为选择。福州公交出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觉得公车改革是一种商机,他们要通过推出“公务的士”,把公务员乘出租的市场份额揽到自己的篮子里。但这依旧不能打消公众的疑虑。

譬如,“公务员因私单趟按表八折收费”“为公务员家庭用车提供服务”等规定,实质上是将家庭用车纳入了公务范畴,这与公车私用并无本质区别。看似为公,其实是借政策之手为部门、集团、个人谋福利,“公务的士”成“公权的士”,不仅荒唐,实质上也是腐败问题。而“公务的士”未上车先亮身份贴标签,本身就是搞特殊化,与其说是为了便于接受监督,毋宁说成是赤裸裸的特权思维的下意识暴露。

理性来看,这种“公务的士”确有其存在的价值,因为公务出行与私人出行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比如一些紧急公务需要外出处理,市场上的巡游车、网约车未必能满足;再如,一些极端天气条件下或者一些较远的路程,某些巡游车、网约车不愿去或者加价,会影响公务和出行成本。而专门的“公务的士”应该说,不仅能满足一般公务用车需求,也能满足各种特殊用车需求。

以这种态度来对待这一现象,“公务的士”就是推进公车改革的有利举措,为改进公车管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有利于提高公车使用效率,节约社会成本,同时也有利于加快实现公车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是值得推广和称赞的。

公众的质疑当然是合理质疑,而要消除质疑,唯有公开透明。最好的办法还是晒预算,如果公众看到地方政府、各部门预算中确实不再有公车预算,或是公车预算比较合理,这样机关如何用车、如何付费,公众都能放心。

其实,在“公务的士”刚推出时就进行批判,似乎有些心急和武断,最好让实践来检验“公务的士”是利多还是弊多。就现有情况而言,讨论“公务的士”合理与否关键要看到一些“真问题”。公务的士的上岗,标志着公务车社会化、市场化概念开始落地。但能否落稳,还有待观察。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