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社会史研究的上乘之作——《湖南社会史》简评

2016-09-18 15:12:21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曾晓晨]
字体:【

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史研究逐渐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成为史学研究领域一块新辟的园地。近三十年间,这块新园地已绽放朵朵绚丽的奇葩,结出累累的硕果。但同样不可否认,虽然目前中国社会史的整体性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成果纷呈,但区域社会史的研究与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地方社会还很不相称,亟待加强。因为,自秦汉以来中国虽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国家,但在两千余年间,分分合合,各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并不平衡,不同时期各地的地方社会都是整个中国社会发展演变过程中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总体上有一致性,但又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这就有必要对区域社会史进行更为深入、细致地探究,才可能更好地认知中国社会的细部与全貌。事实上,学界一些学者早已认识到这一点,并孜孜不懈地进行探求。2013年,周秋光教授及其弟子张少利等人撰著的《湖南社会史》作为湖湘文库之一种,由湖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其煌煌两巨册,洋洋洒洒百余万字,极大地拓展了区域(特别是省域方面)社会史的研究。

该著用浓墨重彩的笔触为读者勾勒出从旧石器蛮荒时代迄至民国年间湖南社会(以今省境为限)的发展历程,探索湖南社会的运行规律,概括湖南社会的个性特征,尝试融“贯通”、“周全”、“特色”于一体,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它首次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了有史以来湖南的社会构成、社会生活、社会功能,弥补相关学术之阙,实现了湖南古代社会史与湖南近现代社会史研究之榫接,亦为社会史的省域研究做出了积极有益的研究。岳麓书院有联云:“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人们也常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半部由湖南人写就”;又言:“中兴将相,什九湖湘”。通读该著,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人们了解数千年的湖南社会提供了一个认知路径,理解这些民谚习语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思维视角,对推动湖南通史的研究向纵深和宽广推进具有重要意义。综观全书,具有以下几大特色,值得推介。

一、层次明晰,结构合理。上下数千年,广袤数百里,湖南社会变迁风云激荡,波澜壮阔。要全面客观再现自远古至民国湖南社会的历史原貌、全景,殊非易易,必然要对社会变迁脉络、地理环境因素等有一个清晰而深刻的解读。为此,作者以“贯通”、“周全”、“特色”为指针,提纲挈领,对全书进行了精妙的架构。所谓“贯通”,即全书以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两个重大事件为时间节点,分为古代、晚清、民国三卷,每卷都包括社会构成、社会生活、社会功能三大块,分别缕述其演变的历史轨迹,凸显其发展脉络;所谓“周全”,举凡地域环境、人口、民族、婚姻家庭、宗族、社区、阶级阶层等社会构成状况,衣食住行用等物质生活状况,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文娱时尚、宗教信仰等精神生活状况,以及社会赡养、教育及社会控制等诸多功能方面,都全面观照,兼顾并及,并以恰如其分的节奏延展铺陈。所谓“特色”,则主要梳理出湖南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富有典型性、启示性、影响性的特征,增进湘人对省史、省情的认识与了解,进而为现实服务。这样,从全篇的架构上来看,层次分明,内容丰赡,结构完整、合理,颇为赏心悦目。

二、详略得当,张弛有度。湖南社会史属于区域史,也为通史性质的著作。作为省域研究,自然需把握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这是前提也是至为重要的。该著虽然着眼于湖南,但仍有全局观,论述中自始至终也没脱离中国社会整体发展的大背景与语境。如古代卷关于湖南的社会构成,就首先从全国的维度审视湖南的地域环境与生产力状况、人口迁徙与变动及民族构成。在叙古代湖南的社会生活时,对秦汉至明清时期湖南的服饰、饮食、居住、交通、器用娓娓道来,既要体现整体发展脉络,又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在这层关系的把握上,作者做得了详略有当,收放自如,张弛有度。

具体而言,作者成功运用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共时性与历时性的统一中,全面考察了湖南社会发展演变的轨迹。微观研究是宏观研究的基础,宏观研究是微观研究的升华。就时空而言,宏观与微观具体地对应为长时段与短时段,以及整体与局部。作者通过划分为古代、晚清、民国三个时段,再细细述及社会构成、社会生活、社会功能各个局部构件,阐述入微,又有综合,展开出一幅完整的画卷。总之,作者一方面运用开阔的宏观视野与思维,另一方面使用精细剖析的方法,做好宏观与微观研究的相结合,共时性与历时性的有机统一。

三、考证严谨,多有创见。在该著的行文过程中,作者从大量的史料中钩沉爬梳,抉摘真伪,通过研究考证,精细鉴别与推敲,修正了一些史事与观点。一般认为,湖南的宗族义庄始于明代,但该著通过方志的梳理,以为在宋代即已创设。与此同时,在严谨求证的基础上,作者还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如关于古代湖南社会赡养,指出其具有政治化、道德化、血缘性和地缘性,以及重养轻教等特征;关于湖南近代人际关系的发展趋势,则认为其出现“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从依赖型向独立型转变”、“从重义型向重利型转变”、“从自然型向社会型转变”。此言客观公允,实乃真知灼见。

平实而论,该著值得称道之处颇多,囿于篇幅,不能一一胪列。当然,由于各种客观原因,该著某些方面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如关于晚清湖南社会人际关系中的地缘关系、民国时期湖南的精神生活状况等项内容,就缘于史料匮缺而稍嫌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对此问题的整体性认识与把握。但瑕不掩瑜,总体来说,该书仍具有不可低估的学术价值,无愧为近年来区域社会史尤其是省域性社会通史研究的上乘之作。(作者系南京社科院研究员 谭志云)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