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裸奔”猛于毒气泄漏

2016-08-26 11:20:2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丁慎毅] [责编:印奕帆]
字体:【

即将踏入大学的18岁临沂罗庄女孩徐玉玉,19日接到了一通诈骗电话,结果被骗走了上大学的费用9900元。得知被骗后,徐玉玉伤心欲绝,郁结于心,最终导致心脏骤停,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但仍不幸于21日离世,让人扼腕。(8月24日《沂蒙晚报》)

徐玉玉所以被骗,是因为今年高考她被南京邮电大学录取。一陌生电话声称有一笔2600元助学金要发放给她。而之前,徐玉玉曾接到过教育部门发放助学金的通知,让她办理助学金的相关手续,所以对陌生电话信以为真。

骗子固然谋财导致害命,而泄露信息的人至少是骗子的帮凶。如果有关联交易,同样是谋财害命。

据记者调查,当时用于诈骗开头为“171”的号码,归属地为济南,目前仍处于关机状态。同样在8月19日,临沂河东区汤头街道塔桥村的女大学生小芹(化名),也被骗子骗去学费,家里东拼西凑的6800元被骗光,女孩悲愤交加,意欲退学。

仅仅上个月,全国就有两起较大的信息泄露事件发生:安徽妇幼保健院数千新生儿视频遭泄露,30省份275名艾滋患者个人信息被疑泄露。而去年,北京200万学生和家长的信息被泄露,犯罪嫌疑人是教育培训机构的内部员工从网上非法购买的。这还仅仅是个人信息泄露的沧海一粟。

据《人民日报》报道,有数据统计,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 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过,包括网民的姓名、学历、家庭住址、身份证号及工作单位等;63.4%的网民个人网上活动信息被泄露过,包括通话记录、网购记录、网站浏览痕迹、IP地址、软件使用痕迹及地理位置等。在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不良影响上,82.3%的网民亲身感受到了个人信息泄露给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刚买了新房,装修公司的电话就接踵而至;孩子尚未出生,手机就已被奶粉推销电话打爆、短信塞满;刚买了车,保险公司的电话就如影相随;收个快递,结果个人信息被到处传递……多少人时时刻刻都处于焦虑之中。

个人信息如此“裸奔”,其危害猛于虎猛于毒气泄漏。

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发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5)》统计,仅2015年,网民因个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诈骗信息等现象导致总体损失约805亿元,人均约124元。

对个人信息安全,需要行政监管堵住信息泄露,需要完备的法律制裁信息泄露,需要加快科技创预防信息泄露,需要每一个人提高安全意识防范信息泄露。

在行政监管方面,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信息安全泄露的问责机制,倒逼有关责任主体切实加强保护和防范工作。应把信息安全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和企业的负责人,也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在一些重要部门设立“首席信息安全官”等职位,更可以借鉴中央“八项规定”的做法,把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纳入党员干部的职责范围。同时,在管理上要改变目前各单位部门信息系统各自为政的状况,把在社保、医保、房产、上学、就业等涉及居民生活各方面的信息整合成一个系统,统一管理,减少系统分散带来的“跑冒滴漏”。

在法律方面,必须加快相关的法制建设进程。个人信息泄露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密切相关。有关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法律建设严重滞后,一部《个人信息保护法》千呼万唤出不来,2005年至今,《个人信息保护法》仍在草案提交阶段徘徊。

在科技创新方面,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同样大有作为。比如,我们的身份证号,仅仅凭这一组数字,一般人只要稍加解读,就可以提炼出一个人籍贯、生日甚至性别等等信息,而在西方一些国家,这些信息是用一种特别的方法进行加密的,只有相关专家才能解读。

在个人防护方面,每个人都要时刻有信息保护的安全意识,不轻信,不疏忽,不赚小便宜。当地政府上个化工项目,有些市民还不知道是否会有毒气泄漏就纷纷抗议,可是对自己的个人信息却不当回事,真有些让人不可思议。

个人信息“裸奔”猛于虎,猛于毒气泄漏。现在政府越来越重视民生,重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而这指数的一个关键方面,就是公众免于恐惧的自由。个人信息的长期“裸奔”,必须有一个终结的时间表。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