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问题实质上是政绩观问题

2016-08-09 16:17:1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李丁乔] [责编:印奕帆]
字体:【

日前,审计署公告了2015年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结果。近日,全国多地政府也披露了关于2015年保障性住房的审计结果。审计结果暴露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三大问题:十几万套建成的保障性住房“空置”,数以百亿元建设资金被闲置,数以万计的人员骗取保障房资格。(8月9日《人民日报》)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19万套保障性住房不能及时交付使用,仅某市4139套公租房空置超过一年;748个市县结存结转安居工程专项资金603.55亿元,相当于当年总投入的3%,其中478.6亿元闲置超过一年。究其原因,既有配套跟不上,也有规划不科学,还有前后政策不一致等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笔者认为,最根本原因都不在这些方面,而在于地方领导干部的政绩观问题。

国家大力实施保障性住房计划,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人在城镇安家,进而打破城乡二元次结构。但是国家政策到了地方,就变了味。从报道中不难看出,保障性住房闲置、建设资金闲置等问题的结症在于,一些地方领导干部缺乏担当精神。

有的地方领导眼中只有钱,在申报专项资金时,不管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能申报多少是多少,最终导致供需不对等,新建住房远远超过实际需求。有的地方领导干事缺乏韧劲,资金申报成功了只管建房,建成后既不完善基础配套,后续各项服务也跟不上,结果住房交不出去。还有的地方领导不善担当,对于新建房存在的偷工减料等问题熟视无睹,对资金闲置等问题不管不顾。

为何会出现申报积极、建设不积极的现象?笔者分析,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政绩冲动,保障性住房计划是整个国家的民生工程,近年来被列入重点任务,加上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地方领导想“一口吃成一个胖子”,通过保障性住房建设凸显自身成绩。另一方面,是近年来反腐力度的加大,有的地方申报资金的初衷并非全部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醉翁之意不在酒”,但自己的实际需求并不大,导致资金来了用不完,也不敢用在其它地方,大部分被闲置。

从审计署公布的审计情况来看,暴露出的诸多问题,无一不是指向地方领导干部的政绩观问题。不管是资金闲置、配套跟不上,还是不合格人员违规申报、建房偷工减料,都是地方领导干事只做“面子”、不做“里子”的具体表现。一大笔资金下来,一大批项目上马,领导和群众看在眼里,媒体在头版头条聚焦,固然有利于迁升。但是,后面或因领导变动,或因地方政策变动,或因“鞋子”比“脚”大,资金来了接不住,项目建成了难以投入使用。这些浪费资源、占用资金、监管不力的领导应该被严肃追责。

同时,此事也给地方领导提了个醒,不能盲目申报、盲目建设,不能只管要钱不管实际需求。各省、各市都应该就该项工作加强地方审计,防止保障性住房沦为官员政绩的“花架子”和“面子工程”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