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2016-08-08 08:23:0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黄海] [责编:印奕帆]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人类文明的生存智慧,并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核心价值观建设、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等的重要手段。在今年5月17日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有多处论及中华传统文化,并强调指出,“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想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对于确立民族文魄、树立文化自信、提高制度性话语权有着重大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最佳支撑。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一要义在于确立我们的民族文魄。文化血脉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有着特殊而又重要的意义。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固有的根本。这个根本,就是其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还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性格气节所在,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魂魄所系,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是我们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确立民族文魄,是为了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基石,强化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支撑。不忘本来,才能赢得未来,实现中国梦,需要强大的精气神,需要强大的软实力。“软实力”的提出者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曾说过,“中国最强的软实力根植于自身文化之中”。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文明史,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历经劫难而浴火重生,这一文化血脉正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最强的软实力,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本要义在于树立我们的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的就在于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增强文化自信,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信心、自觉和自信。

树立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走好“中国道路”、讲好“中国故事”。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着史无前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面对着各种文化价值的冲击和社会思潮的碰撞,我们必须有自己的价值和文化坚守,破解各种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的侵扰,使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气神更加充足和饱满。同时,我们的发展是一种植根于传统文化沃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一种坚持“和而不同”的和平崛起道路,能否为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经验借鉴,能否打破“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的西方话语偏见,能否为人类文明做出我们的独特贡献,需要我们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键要义在于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关键是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转化与发展的关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进入深入挖掘和阐发,就不难发现其蕴含着国强民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价值目标、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追求、诚信友爱的社会主义公民的价值导向等现代价值,将其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范畴,能使我们更好地实现传统价值理念与现代价值观念的结合。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产生有其特定的时空,需要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的时代内涵,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时空转化,才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只有合理继续和发展、创新和转化,将其具体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等时代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会焕发出强大生命力,源源不断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文化滋养。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