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乘员车道”对城市交通的导向意义

2016-08-03 11:06:3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张玉胜] [责编:印奕帆]
字体:【

只要车内人数多于两人,工作日早晚高峰就可以走专用车道,这是深圳推出的“治堵”新招。1日,深圳交警正式对深圳首条多乘员车道(HOV车道)开始执法,首周内交警对违法驶入的司机会进行教育警告,从8月8日起,将处以300元处罚。(8月2日《新京报》)

为缓解交通拥堵这一城市顽疾,各地曾煞费苦心地不断探索与尝试各种医治良方。比如一些地方实施对机动车辆限号、限行、限购等的“减量”政策,抑或是如厦门市拟规划建设全国首条“空中”自行车专用道的“分流”举措,甚至不乏正在酝酿中的收取拥堵费等的“经济”手段。深圳市启用首条“多乘员车道”,无疑是为多措并举的城市缓堵再添一策,尽管此举的可行性仍需经受实践检验,但其鼓励市民合乘出行、提高车辆运输效率的积极意义却值得期待。

多乘员车道又称“HOV车道”、“高乘载车道”,是指专供乘载至少某一规定乘客数以上汽车所行驶的车道。其设计初衷显然是为了降低空驶率、拒绝“独行侠”,将治理思路由注重通车效率转变为提升通人效率。其缓解交通拥堵、降低交通污染的制度善意毋庸置疑。

也许,网友对“多乘员车道”可操作性的质疑不无道理。比如,按照副驾驶位必须有人乘坐且不能是12周岁以下儿童的要求,一家三口出行,老婆需在后排照顾孩子,这就难免导致副驾驶位的空缺,这种情形或会因无法在HOV车道通行而对市民造成不便;再者,由“拼车”出行可能诱发的安全问题及事故责任认定等潜在风险,也成为人们质疑多乘员车道可行性的重要缘由。不过,正如任何新生事物都不可能尽善尽美的道理,启用多乘员车道也需要扬长避短、且行且改的日臻完善过程,切忌因噎废食或知难而退。

当然,要想根治城市交通拥堵弊病,设置多乘员车道也并非万全之策,还需相关配套措施的及时跟进与综合发力。比如,优化公共交通系统,引导更多人出行时使用公共交通。但尤为关键的,当是引导国人崇尚和践行低碳、绿色、集约出行的认知理念,而这恰恰是深圳市启用多乘员车道传递给社会的最大的引领效应。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