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词汇进词典为时尚早

2016-07-20 09:51:4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徐大发] [责编:印奕帆]
字体:【

近日,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发布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对2015年的热词和流行语进行了盘点。像“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等都榜上有名。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9.6%的受访者会频繁接触网络用语,66.9%的受访者平时会使用。57.5%的受访者认为网络语言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产物,62.1%的受访者建议将有意义和创意的词汇收进词典。(7月19日《中国青年报》)

坦率地说,网络语言有一定的优势,比如它简单、直接、活泼、幽默等等。但网络语言也有粗俗、晦涩、生造的一面,在网络语言鱼龙混杂的现实语境下,就把网络词汇进词典恐怕并非是一件好事。

网络词汇顾名思义大多是源于网络流行语,事实上网络流行语几乎年年有更新,只会层出不穷。就目前而言,网络词语的流行度有限,也不易考证,也许旧的网络词汇尚未敲定,新的网络词汇又有了更新,那岂不是年年都要编写一本“最新网络词汇大全”?

笔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常会在学生的作文中见到许多网络词汇,有的一眼便懂,有的却看不懂,还要亲自询问学生后才搞懂。试想,如果学生出社会后在各种书面表达中充满了各色网络词汇,让人看后有如云雾,反而有碍于交流影响表达效果。一切语言文字都是交际的工具,目前亟需做的是让人们品味祖国语言的魅力,把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起来,能够熟练地运用祖国语言去自由表达。当前对文字最急迫需要做的是要规范,而非更新。

因此,对学生的夹杂网络语言现象我都予以改正,尽量做到以国家颁发的规范用字为主,比如“杯具”就要改正成“悲剧”,履行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近年来,全国上下一致在提倡捍卫母语活动,母语大多应是传统经典的词汇,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都有一个“正味”衡量,许多母语中古汉语至今还生活在口语生活中,用来口齿留香。至于网络词汇,由于是短期流行语,是否优秀耐用公认,还需进行持久检验。

问卷中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9.6%的受访者会频繁接触网络用语,66.9%的受访者平时会使用。57.5%的受访者认为网络语言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产物,62.1%的受访者建议将有意义和创意的词汇收进词典。要考虑到,这样的问卷只是一个归纳推理的概率问题,推理的成立有赖于问卷对象的选择与覆盖面大小。设若这问卷的2000人如果是农村的中老年人或从不大上网的群体人,那结论可能是截然相反的。换言之,62.1%的受访者建议将有意义和创意的词汇收进词典的结论的科学性就值得商榷。

网络词汇的流行土壤基本是近年来电脑的普及所致,目前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率是53.6%,也就是说还有46.4的普及空白,也就意味着相当一部分的人群不知道或不使用网络词汇,或者说没有了问卷话语权。再说,调查中反映出社会变化和变革(41.0%),与时俱进的体现(37.7%),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结合(29.5%)。还有22.9%的受访者直言“无厘头”“没意义”。这一少部分人的意见也值得参考,倘若把“无厘头”“没意义”的网络词汇也编进了词典,那就更没什么意义了。

说到底,网络词汇充其量只是一种网络语言。就目前而言,还是应该以网外语言为主,以国家规范用语为主,学好规范用语。虽说一些词语也会随着时代变化而发展更新异化,但那是一个渐进的缓慢的过程。退一步说,要编写网络词汇进词典,待到网络实现全民覆盖的时候再编也不迟。在当下,对网络用语的纠编比更新更重要。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