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医疗费设限的甘肃作法值得推广

2016-07-11 14:45:1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罗竖一] [责编:印奕帆]
字体:【

据2016年7月11日《新京报》消息,没有“丙肝”却被检查出“丙肝”,从6月1日起,华商报通过暗访,持续报道了西安华都妇产医院的过度医疗内幕,陕西副省长王莉霞为此批示有关部门核查此事。近日此事有了新进展, 经有关部门核查,发现该医院存在诸多环节管理不规范,超范围经营和在互联网上违规发布不实信息等三方面的问题。

事实上,“过度医疗”问题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并且遍布中国很多医疗机构。其社会危害性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正因如此,2016年6月2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就尽快确定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幅度有关事项发出通知,要求各省(区、市)于今年7月1日之前,将确定的2016年区域医疗费用增长幅度和控费目标分解情况报送国家卫生计生委备案,其中中医类医院医疗费用增长幅度和控费目标分解情况同时报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备案。力争到2017年年底,将全国医疗费用增长幅度降到10%以下。

而且,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2020年初步形成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体系——意欲以医疗大数据“揪出”形形色色的“过度医疗”。

举国皆知,多年来由于某些医改方案,即中国医改的顶层设计本身存在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而且接诊医治能力有限,加之当下普遍崇尚“惟利是图”,所以“过度医疗”“看病贵”“看病难”等一系列问题,在社会层面上多是日益严重,有的甚至已成为激化群体矛盾、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在此背景下,中央层面给医疗费设限,既是全面深化医疗改革,又是试图进一步破解“过度医疗” “看病贵”“看病难”等一系列社会难题。

实际上,有的省市层面早就对医疗费设限了,并且取得了或大或小的效果,赢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肯定。

例如,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甘肃省卫生部门于几年前就已经确立了 “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基础的问题,用尽可能少的费用维护居民健康,走中医特色的甘肃医改之路”的方略。这一方略落实后成效显著,并让甘肃民众普遍受益、共享改革红利,所以得到了国务院医改办、卫生部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肯定。

其中,以破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为切入点,甘肃省通过有效实施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落实分级诊疗和“固定、有序、紧密”的“三类医师”多点执业制度,规范医疗机构服务行为,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促进病人合理分流,构建“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危重再转诊”的看病就医新秩序,落实“医生下沉、基金下沉、病人下沉”,全面提高医疗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基金使用效果。也就是,面对“过度医疗”等一系列医疗问题,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之上,甘肃逐步并普遍建立科学合理的新农合资金预算机制、分配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全面推行单病种付费,门诊、住院费用总额预付和打包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

而且,事实正像《渭源县助推健康促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方案(试行)》所言,根据县乡两级医疗机构近3年住院医疗费用平均水平以及住院患者人次数、医疗费用和当年统筹基金增长速度、单病种价格、多点执业医师各项指导服务费用等指标,合理确定本年度各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费用总额,按照每月总额包干费用的60%下拨医疗机构作为周转资金,按月预付,次月结算,年底决算。预付总额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医改精神的前提下,甘肃省委省政府支持甘肃省卫计委指导地方或有关医疗机构建立费用控制奖惩制度。具体就是,对总额包干费用有结余的医疗机构进行奖励,即结余部分归医疗机构所有,并在拨付下一周期总额总额预付资金时按照结余资金在10%以内的按3%的比例予以奖励,结余资金在10%以上的按5%的比例予以奖励;当月实际保持金额超过包干总额的,按当月包干总额结算,超出部分由医疗机构承担,对超额部分费用按5%的比例予以处罚。

显而易见,甘肃为医疗费设限的“创举”,会在很大程度上破解医疗机构普遍存在的“过度医疗”问题;同时,也能尽可能地化解“看病贵”“看病难”等一系列社会难题。

其实,在“过度医疗”等方面,甘肃官方看得更清楚、更远、更深。具体来讲就是,甘肃省卫计委等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领导,包括诸如陇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中医学博士田永衍,甘肃省针灸学会会员、《壶天漫絮》一书作者康凤龙等众多陇原名医基本都认为,中医不仅是一门医疗技术,更是东方哲学思想的母体,是治国医心疗病的宝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基于此,甘肃既让中医在整个官方卫计系统大放光芒,又在省市县乡村等各级医疗机构中设立中医科室,还全力推行用中医治疗就百分之百报销医疗费用的制度。

受此积极影响,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中医。例如,甘肃省陇西第二人民医院中藏医结合风湿病中心,尽管独立开展工作至今还不到两年时间,但该中心的经济收入已经占到全院的四分之一。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该中心目前的诊断是中西医结合,而治疗则主要是以中藏医为主。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甘肃各级医疗机构和有关卫计主管部门,已经大都把中医所讲的“治未病”等智慧,落实到如何才能更好地确保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诸多具体行动中了。 其在对人民群众定期或不定期义务进行全面体检的同时,还进行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以最大限度地防病患于未然。在这一方面,渭源县可谓佼佼者,尤其是该县五竹镇卫生院,以及五竹村卫生室更是可圈可点,尽管其也存在某些不足。

妇孺皆知,“治未病”实际上是医治“过度医疗”“看病贵”“看病难”等一系列社会疾病的最佳之灵丹妙药。换言之,“治未病”是最根本、最好的为医疗费设限。

综上所述,笔者罗竖一认为,给医疗费设限的甘肃作法值得推广。同时,建议中国的顶层医改设计亦多借鉴甘肃的医改经验或做法,而坚定不移地“走中医特色的中国医改之路”——尽可能地避免“西化”。如是,则是亿万羲黄子孙、龙凤传人之幸,也是全人类之幸。(文/罗竖一)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