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扶老人过马路溺亡”是城市之耻

2016-06-29 08:56:11 [来源: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作者:乔志峰] [责编:戴瑶霖]
字体:【

小学生暴雨中扶老人过马路,被积水冲倒溺亡。6月23日,四川达州遇暴雨,一小学6年级女孩过马路时,被积水冲倒滑入一小轿车底,溺水身亡。27日,达州警方通报称,警方通过天眼监控核实,事发前,女孩曾牵一名老婆婆过马路,两人均被冲倒,老人被路人救起,女孩却不幸身亡。(6月28日《华西都市报》)

扶老人过马路,多好的孩子。谁料却被积水冲倒,如花生命倏然而逝,痛何如哉。痛心之余,也不由得心生疑问:孩子和老人行走在城市的马路上,而非河边湖畔,更非荒郊野外、沼泽险滩,何以竟遭此大难?此前有人说,哪怕生活在现代的城市里,也可能处处潜藏危险、步步惊心,或许有几分夸张,却也不乏事实依据——裸露的电线、无盖的窨井,常将孩子甚至成年人“置于死地”。而逢雨必涝,则已经成为不少城市的“不治之症”,由此给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多少危险和损失,没人详细统计过,恐怕也难以完全统计。我所在的城市,就曾经创造过“两个月3场暴雨,5市民身亡、3人重伤”的悲哀纪录,成为市民心中难以抹去的悲伤记忆。

为什么一下大雨就积水,甚至还可能出人命?为什么一座现代化的城市,经受不住一场雨的考验?城市规划设计先天不足是造成逢雨必涝现象的重要原因。深圳市水务局排水管理处调研员陈筱云曾表示,深圳虽然是中国最年轻的现代城市,但上世纪80年代,深圳建市初期也是采用了前苏联的城市建设理念,排水管道的建设没有充分考虑未来城市发展。深圳尚且如此,其他一些城市在建设时存在短视行为似乎也不难理解了。

据媒体报道,在青岛城里,有一条100多年前德国人留下的地下排水系统,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它也被称为“最牛下水道”。其实,类似的“良心工程”中国人也能做到:位于江西赣州、修建于北宋时期的地下水利工程——福寿沟,虽经历了900多年的风雨,至今仍完好畅通,并继续作为赣州居民日常排放污水的主要通道。外国人和古人能做到的事情,难道我们就做不到吗?这恐怕不是技术问题和财力问题,而是思想问题和官念问题。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城市的管理水平也是“软实力”,这两方面的现状折射出的其实是一个执政理念的问题——是要面子、要政绩,热衷于做表面文章;还是要里子、要民生,为老百姓谋利益?

“小学生扶老人过马路溺亡”是城市之耻,该反思了,该引起重视了。据悉,有一些城市已经知耻而后勇,开始采取措施,比如,广东省发布《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到2020年,建立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和管理体系,广州、深圳市中心城区能有效应对不低于50年一遇的暴雨。规划看起来很美,但愿能落到实处。为老百姓打造一座有安全感的城市,才是真正的政绩。其他城市呢?是否也能拿出行动?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