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让“负面言行”伤了民心

2016-06-28 15:18:4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沈思绪] [责编:印奕帆]
字体:【

“你这个事情不归我们管,你问我也不知道。”“你这个是历史遗留问题,没办法解决的,就是找领导也没办法。”“我们还没上班了,等上班了你再来。”……这些话,你是不是觉得挺耳熟,生活中或办事中接触的一些党员干部张口就来。从7月份起,这些负面言行将被当回事。七一前夕,宁波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党工委联合编印了一本《机关党员干部负面言行提醒本》,将以电子版和纸质版的形式在全市51万名党员中推广。(6月28日 《现代金报》)

学会如何说话绝对是门艺术,不管你是一名普通群众,一名企业家,一名党员干部。说话,既是一种思想观点和能力水平的展现,也是一种领导艺术和技巧的反映,同时也是一个人立场、态度、方法和感情的表达。因此,对于每个人而言,学好、学懂、学通说话艺术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细心的人们会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发表了大大小小百余次重要讲话,包括大量的批示、演讲、访谈和信件等,形成了其独特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充满了语言魅力。在习总书记的说话艺术中,大家普遍感到,其最鲜明的一个语言特色便是口语化、接地气。他用很直朴、很简单的大白话、大实话,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让普通干部群众都能听得懂、记得住。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领导干部遇到办事群众,就来“你这个事情不归我们管,你问我也不知道。”“你这个是历史遗留问题,没办法解决的,就是找领导也没办法。”“我们还没上班了,等上班了你再来。”……甚至还有些干部口无遮拦,屡出“我就是党”、“国家规定是狗屁”等“雷人雷语”,如此种种,不仅会导致形象受损、公信力流失,而且容易使小问题变成舆情大事件,社会小矛盾酿成舆论大危机。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是不争的事实,基层干部也多是农民出身,办事有“乡土味”,说话“接地气”,既通俗易懂贴近群众,又便于工作开展,这本是件好事。然而伴随着基层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考核严,一种不良“苗头”也初现端倪,一些村干部经常会说一些像“共产党员只晓得开会”之类的牢骚抱怨,也有一些干部对群众来反映问题不耐烦,顺口一说:“我又不是领导,不要找我。”和声细气的沟通少了,“拍桌子骂娘”的现象多了,三言两语不对头,干部就跟群众比嗓门、比脸色、比脾气,干群之间弥漫着暴戾之气。

负面言行,必然会产生“负能量”,会带来负面作用。其实哪些话不该说,哪些事情不该做,基层干部并非不清楚。“负面言行清单”就是要避免某些领导干部把“说错话”当成家常便饭,要么铸成大错,要么小错不断“一错再错”。换言之,清单有了、规则订了,归根到底还要贯彻执行。倘若清单只是停留在书本上,干部们依旧任性而为,这样的清单只会沦为一纸空文。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的伤害力不比其他任何一种暴力行为弱,作为党员干部,“负面言行清单”必须“上心”和“入脑”,即对清单时刻保持着敬畏之心,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约束自己的言行,更要言有所禁、行有所止,才能用纪律管住大多数,以此汇聚民心!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