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魂牵梦绕的地方 ——电视剧《嘉庆皇帝》观后感

2016-06-24 17:06:54 [来源:人民网] [作者:杨喜平] [责编:戴瑶霖]
字体:【

42集电视剧《嘉庆皇帝》看完,片尾曲《我魂牵梦绕的故乡》在我的耳畔反复回旋。氧气组合演唱的这首歌,将嘉庆皇帝内心无力回天而对满族“龙兴之地”的无限向往和深情寄托,做了柔情细腻的抒发。“在那遥远遥远的地方,在那鲜花盛开的牧场---白云飘荡、雄鹰翱翔、骏马奔驰、烟尘飞扬---我们祖先骠悍豪放,那里曾经是他们征战的疆场;那里曾经是我们父兄狩猎的围场---啊故乡,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1662年,嘉庆皇帝的祖先们创造了一个人类历史上的传奇。大约只用60年的时间,一个仅几十万人的、连文字都刚刚发明的少数民族小部落,就征服了一两亿人口的当时世界第一大王朝大明王朝。时光荏苒,随着“康乾盛世”降下帷幕,满清王朝296年的统治进入了嘉庆皇帝在位的、惊心动魄、风雨飘摇的25年。

嘉庆皇帝首先是一位“仁君”,他勤政爱民、心地善良、体恤下情。曾做诗云:“内外诸臣尽紫袍,何人肯与朕分劳?玉杯饮尽千家血,银烛烧残百姓膏。天泪落时人泪落,歌声高处哭声高。平时漫说君恩重,辜负君恩是尔曹”。其次,嘉庆皇帝是一位循规蹈矩“萧随曹规”、对祖制祖法恭谨无违的平庸天子。他的做法就是,“体皇考之心为心,本皇考之治为治。”只要祖宗说过或者做过的,都依样画葫芦贯彻执行。

有太上皇的日子,嘉庆皇帝韬光养晦,看清了造成吏治腐败的种种弊端。在乾隆皇帝去世后的短短15天内,嘉庆皇帝果断惩治被先帝恩宠30年的“二皇帝”和珅。接着在贤臣廉吏辅佐下,全力整肃吏治,王朝一度颇有中兴气象。然而,“康乾盛世”表面辉煌之下,隐藏着一系列的社会危机。南方的白莲教,京畿的天理教,东南海上的骚动,采矿的封禁,国库钱粮的亏空,八旗的生计,鸦片的流入,河槽的难题等等接踵而至。而这一切的根源,是满清王朝制度设计导致的贪官污吏横行。嘉庆王朝就像一艘到处漏水的巨轮,船上的人个个熟视无睹,照常歌舞升平、勾心斗角、寻欢作乐。嘉庆皇帝的心腹大臣,要么撒手人间,要么因为贪墨被自己下令杀掉,皇帝孤家寡人,最后身边几乎没有可用之人。

嘉庆皇帝25个春秋的含辛茹苦、励精图治收效甚微,由于积重难返,满清王朝逐步走向衰败。宅心仁厚的嘉庆始终不明白,他的尽心尽力,为何不能挽狂澜王朝于既倒;不明白他忠心耿耿的心腹大臣如广兴,亦不免于腐败,以致身败名裂家破人亡。1820年9月,带着“腐败、鸦片”不能遏制、祖宗基业不能中兴的遗憾,61岁的嘉庆皇帝忧郁而去。

梳理嘉庆皇帝治国理政的脉络,从惩治和珅之后的奋发有为到吏治整肃的半途而废,从励精图治到心灰意懒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代“仁君”的生平事迹,足以引发后来者的许多思考。

(一)、嘉庆皇帝胸中没有大格局、缺乏历史责任感。孙子有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嘉庆皇帝不知道,每个人都有追求平等、幸福的原始冲动。当一个社会的财富越来越向权贵阶层集中时,社会危机就会来临。如果不主动推行兴利除弊的改革,社会危机就会演变成暴力革命。改革是统治者主动进行的利益格局大调整、社会财富再分配。暴力革命是外部力量以血与火的代价,对利益格局和社会财富的强制性再调整再分配。改革与革命比较而言,改革的成本、代价比革命要小得多。但对于没有社会责任、没有大局观念、锱铢必较、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权贵阶层来说,哪怕小打小闹,也会哭爹叫娘。所以严格说来,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于王公大臣。这就需要最高统治者具有高超的政治勇气、智慧和担当,在充分考虑利益各方诉求的基础上,稳定各方预期,使既得利益阶层主动让渡权利、承担义务,给老百姓活路。而新政一旦推行,对不服从不收敛不收手者,不管何方圣神,一样依法惩处、以儆效尤。

嘉庆皇帝当然不可能有这般认识,他只会祈祷上天眷顾,期望大漠雄风铸造的八旗子弟所向披靡。所以当反腐进入深水区的时候,他的大刀阔斧成为了优柔寡断。面对一个个贪墨大案、一道道弹劾奏折,嘉庆皇帝由震惊变为忧心忡忡,最后变为对反腐前景的恐惧。因为大清贪官污吏不仅仅是几个,而是几乎无官不贪,涉案金额往往巨大,许多案子还牵扯到先皇的声誉。眼看着整个大清的执政根基都在腐烂,嘉庆皇帝最担心的是,一旦揭开盖子,损害先皇名声,祖宗的基业就有可能败在他的手里,大清的万里河山就会由此葬送。巨大的恐惧,使他忘记了责任、丧失了勇气。于是,捂住盖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成为无可奈何的选择,切中时弊、整饬吏治的中兴之势因此昙花一现。

(二)、嘉庆皇帝身边暮气沉沉缺少贤能之士。每个民族都有心系苍生、以天下为己任、具有坚定信仰和社会责任感的仁人志士。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聚天下之英才而用之历来是精明统治者的理想。公元208年冬,曹操平定北方,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是夜曹操横槊赋诗,慷慨而歌《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那种求贤若渴的思想境界和情怀,读来至今还让忠良贤能之士唏嘘不已。电视剧最后一集,嘉庆皇帝到承德避暑山庄木兰围场,检索审视自己的亲政历程。他想起洪亮吉,洪亮吉曾经进言,杀光贪官,撤换昏庸官吏,大胆使用新人,不能只使用功勋之臣、宗室八旗。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嘉庆去世出殡,站在前列的大臣居然是几次化险为夷的贪官勒保之流。

当今中国,经济处于新常态、社会处于转型期,对人才的渴望和需要超过以往任何历史时期。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组织工作会议上大声疾呼: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样的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

自己一手培养的人才、曾经患难与共又位极人臣的广兴为什么也会堕落贪腐呢?嘉庆皇帝苦思不得其解。仔细考究广兴成长到堕落的轨迹,想起人们常说的“好制度使坏人变好人,坏制度使好人变坏人”,觉得一个良好的秩序全靠制度的建设,如果从制度设计上能够保证官吏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同时堵塞制度漏洞、打击贪腐行为,就肯定能够使官吏不想、不敢、不能腐败。其次从官吏的个人修养来看,信仰、信念对于人才极端重要。广兴的堕落内在原因在于信仰、信念的不坚定。读书人应该养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选择从政就应该志存高远,“不为五斗米折腰”,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三)、嘉庆皇帝屡屡失败的深层次原因,是嘉庆王朝朝野共同缺乏的国家认同感。什么叫国家认同感?学界有不同解释,借用一位网友的说法,就是生于斯、长于斯、效忠于斯。也就是生活在某一区域的人出于共同的文化、价值观而形成的共识。具体表现为统治者对子民的责任和子民对国家政权的效忠。前面讲过,满族人是雀占鸠巢,由于不自信一直实行满汉大防、民族隔离、民族歧视,不把中国当成自己的家园。直到康熙皇帝才以全中国利益守护人的面目出现,表明朕即国家,实行满汉一体。与此同时,民间也逐渐从敌视到妥协到效忠,对大清这个外来政权逐渐认同。乾隆皇帝以后,八旗子弟骄奢淫逸,退化为国家的寄生虫,长期缺乏对国家义务感,自然就缺乏对中国这个国家的认同感。在面临内外危机时,八旗子弟首先考虑的是如何维护特权地位,而不会顾及整个中国的国家利益。嘉庆皇帝就是被他们这样“绑架”。电视剧片尾曲“我魂牵梦绕的故乡”,潜意识反映出来的,就是满族人对于关外那个“龙兴之地”的念念不忘。实际上那个“龙兴之地”就是他们内心认同的家国。而对汉人官员来说,在满族统治者眼中本来就低人一等,国家内外交困之际,看到满族官员只顾他们自己的利益,自然也就在为大清还是为国家还是为自己的问题上犯迷糊。天时地利与人和,失去人和,这个王朝自然没有好结果。

多民族国家的国家安全,必须建立在国家认同感上。国家认同感需要社会各个阶层来共同营造,但国家管理者或者执政者视民如子的理念相对来说更重要。《诗经》“硕鼠”有云:“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誓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说的就是一种古老的国家认同感。

(四)、嘉庆皇帝“法祖”无可厚非,但他“法祖”法的是形式,没有法其灵魂。嘉庆皇帝事事处处墨守成规,凡事以稳定为目标,到了晚年,他的“守成”、“法祖”已经到了每天都死按先朝《实录》办事的地步。这种舍本逐末,学其皮毛,于事毫无裨益。纵观清朝历代能够建功立业的帝王,一是践行“现实精神”,二是具备超凡勇气。皇太极说:“凡事莫贵于务实”。雍正皇帝也说过:“本朝龙兴关外,统一天下,所依靠的,唯有‘实行’与‘武略’尔---实行胜于虚文也。”从努尔哈赤到多尔衮,正是因为他们头脑不受束缚,一切判断从现实出发,因势利导,灵活实用,才成功从东北走到了北京。从康熙到乾隆,也正是在“现实精神”的指导下,才出现了连续百余年多次不拘定势的政治创新。生机勃勃、充满进取精神的政治态势,不断生长、修正、完善的制度演变,才造就了康乾盛世的文功武略。这些雄才大略的帝王,他们高举“法祖”之旗,法的正是祖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宏大气魄。事事守成的嘉庆皇帝,虽然励精图治,但买椟还珠,丢掉了祖先的精神内核。在历史的大开大合时期,需要统治者具备过人的政治勇气和担当。开弓没有回头箭,一个不能承担任何风险的统治者,一个不能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帝王,注定成不了大事。对于嘉庆皇帝来说,在国家危亡生死存亡的时候,要挽救大清王朝,不是勤勉、不是节俭、甚至不是仁爱,而是雄心、勇气、远见和创新。

“那个魂牵梦绕的地方”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乌托邦。在满族人心目中,“那个魂牵梦绕的地方”最早是关外东北的“龙兴之地”,那里承载着八旗子弟的文化记忆。然后,康熙大帝将大清和中国逐渐揉合,大清以中国的面目出现在世界,“那个魂牵梦绕的地方”就逐渐演变成满汉一体的中国。今天,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正勇往直前地推进改革和“五位一体”的建设。非常令人欣慰的是,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党中央始终把人民利益作为执政思维的基点,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在960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从古到今,生于斯、长于斯,“那个魂牵梦绕的地方”就是我们的伟大祖国。当此之时,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能携手前行,共筑美丽富饶“中国梦”呢?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