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油禁泳”削足适履式的“鸵鸟战术”实不可取

2016-06-22 18:34:1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杨兰] [责编:印奕帆]
字体:【

近日,一则“为防止夏季溺亡高发,村庄池塘被倾倒废弃柴油”的消息刷爆朋友圈。记者探访发现,18日上午,亳州市发生了一起“四名儿童落水三人溺亡”的惨剧,当天下午亳州市召开紧急会议部署暑期防溺水工作,当天晚上,“情人湖”的池塘出现大量废机油,昔日湛蓝的情人湖顿时变成了黑褐色。家住附近的一位王姓村民说,“政府应该加强监管,不能因为不让群众游泳,就往水里倒柴油,这样做是犯法的吧?”(6月21日中安在线)

因为担心再次发生群众溺亡的意外事故,地方政府干脆来个“一刀切”,不分青红皂白地就往自然水体中倾倒废机油。对于这种“削足适履式”的应对举措,网民一致认为太过小题大作、不靠谱,在感情上让人难以接受。在笔者看来,这种“注油了事”的行政思维,貌似一劳永逸、耳根清净了,但实则贻害无穷,明显有点因噎废食、矫枉过正了,不仅剥夺了公众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权利,还有侵犯人权、惰政懒政之嫌,背后更潜藏着公职形象与社会公信进一步下滑的风险和隐忧。

众所周知,夏季历来都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日趋严峻的安全形势也对地方的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鉴于此,地方政府加强安全教育、强化隐患排查,举措本身并没有什么错,但如果只是单纯地为了降低溺亡事故的发生率而不顾群众的现实需求与民意期盼,这倒是方便了地方管理,却着实害苦了社会大众,尤其是那些游泳爱好者。在本质上,地方政府一刀切地“注油禁泳”,看起来更像是一种消极的“鸵鸟战术”,根本不是从源头上疏通问题、解决问题,而是以自欺欺人的方式压制问题、掩盖真相,最终必然会使社会矛盾步步淤积、积重难返。当然,谁都不愿意看到意外溺亡的悲剧重演,有关部门出于安全考虑的良苦用心,也实属情有可原,但这并不能成为“注油禁泳”的理由,如此,不仅显得简单粗暴,还带有野蛮的专权主义色彩,也让公职形象无形之中大打折扣。

应该说,最大限度地顺应民意、敬畏民意,无疑是一切行政管理制度与手段的应有之义。对于这起“注油禁泳”事件,真正让公众感到失望的,不是自身的合法权益被剥夺、被侵占,而是有关部门盲目蛮干的管理方式与手段。“注油禁泳”,一定程度上确实消除了潜在的溺水隐患,但同时也剥夺了市民亲近自然的权利,毁了公众享受自然的兴致。实际上,地方以安全之名“注油禁泳”,当然还有更深层次的考量,那就是一旦发生溺水事故,自己免不了受过担责,因此索性倾倒机油“不准你游”,将事故的风险扼杀在摇篮中。由此可见,“注油禁泳”,纯粹就是一种典型的因噎废食,实不可取。

值得注意的是,“注油禁泳”是否就真的能为公众筑起一道坚固的安全屏障?恐怕倒也未必。据悉,当地境内的池塘大大小小就有50多个,“此处不可游,自有可游处”,公众大可转移“战场”到其他池塘游泳,如此,岂不治标不治本?所以,地方政府“注油禁泳”,与其说是迫于安全形势的无奈,倒不如说是管理的失责和无能。

行政管理需民意先行。市民活动是社会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注油禁泳”这种削足适履式的“鸵鸟战术”实不可取,尽管禁止的只是一个小小的水池,但丢失的却可能是整个社会的希望与信心。对职能部门来说,提前预防、强化监管可能才是最应该采取的应对之策,而不是从源头上生硬地掐断群众需求的“火种”。“注油禁泳”的反面教材同时也是在告诫有关部门,“敬畏民意”四个字不止应该挂在嘴上,还须刻在心上,还须深深植根于日常的行政作为中,别为一时的懒政惰政而摧毁了公众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美好。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