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示范”而高考 不是“好示范”

2016-06-07 11:42:1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李蓬国] [责编:印奕帆]
字体:【

“距离高考还有2天,加油!”昨上午,44岁的重庆合川师范附小语文老师罗晓艳登录QQ,在个性签名一栏敲下了这句话——今年4月6日,重庆晚报以《为了激励念高二的儿子 44岁父亲28年后再次报名高考》为题,报道了罗晓艳再次报名参加高考一事。他想让儿子明白:“我一个丢掉书本28年的中年男子都有勇气再次面对高考,你念了18年书的男子汉难道会怕这点困难?”(6月6日重庆晚报)

能说出“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的未必都是好汉,也可能只是“语言上的巨人”而已。但是,能做到28年后再战高考的,肯定是条真好汉,因为高考这种比“上刀山下油锅”还要命的“炼狱”,经历一次就足以使意志坚强者“凤凰涅槃”,使意志脆弱者“生无可恋”。

44岁父亲在28年后再战高考,并且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鼓励儿子,如此满满的正能量,除了点赞,我不敢有所异议,担心被人指责“不厚道”。但报道说:“谈到如果成绩不理想,会不会成为大家笑柄时,罗晓艳告诉重庆晚报记者,自己性格比较外向,旁人的话对自己影响不大。”看到这句话,我就知道自己多虑了,这位“励志父亲”大概是不会在意我的批评的,因为一来“自己性格比较外向,旁人的话对自己影响不大”,二来他不担心考砸“丢脸”,因为“我想总分应该不会太高,能考到300分就是胜利”、“知识肯定没准备好,但我心理准备好了。”

也就是说,无论结果如何,只要他不“中途退缩”,就不会“成为大家的笑柄”,而只会成为儿子的“榜样”:在他身上,生动阐释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无畏”精神,“给儿子做榜样”的“示范”精神,以及“提前替儿子走考前这段路”的“替考”精神。

但我觉得,这种看似“无私无畏”的做法,希望通过以身作则“示范”给儿子看如何面对高考的想法,恰恰做了一个错误的示范。

既然不是为了高考而高考,那就是“目的不纯”,也浪费教育资源。当然,如果只有一个“特例”,倒也问题不大。可是“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谁知道在“榜样”的感召下,会不会有更多的人不为高考而高考?

你也可以说你不是为了高考,而是为了激励儿子高考,这样的精神不是更高尚吗?这种身体力行的做法不是比一味的说教更能鼓励孩子吗?

作为曾经的老师,我也知道“身教胜于言传”的道理,但我真没想过要把孩子即将面临的人生挑战,都由父母亲自“演绎”一番给他看。正如我不会因为现在儿子在学走路,就让自己回到他的年龄,不断地摔倒给他看,然后拍拍屁股爬起来,以此教育他“在哪跌倒,就在哪爬起”;也不会在将来他长大了,因为担心他失恋跳楼,而去谈一场婚外恋,哪怕因此离婚也不跳楼,以此教育他“失恋不可怕,可怕的生无可恋”……

同样的道理,我觉得也不应该为了激励孩子高考,而自己去高考。这种“代劳”的爱,只会让孩子错过砥砺人生的机会。既然生活是孩子的,就不要处处为之设计甚至为之“体验”、“演示”。

“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作为父母,不要因为担心孩子摔跟头、吃苦头,而热衷于做“示范”,那样只能让孩子成为你的影子,难以养成独立意志和坚强品格。

有时候,不“示范”,才是“好示范”。

焦点图